- 相關推薦
湖南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音樂教學方式論文
摘要:湖南靖州苗族的多聲部民歌,在其結構、和聲語言、歌詞處理等諸多方面看來都具有鮮明特點,非常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這不僅對于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進行了研究性的繼承,同時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民族音樂文化予以豐富完善。本文通過對實地考察獲取的音響資料和平時積累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對湖南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的音樂特征加以解讀。
關鍵詞:靖州苗族 多聲部民歌 音樂特征
一、多聲部民歌所具有的結構
處于靖州平察、藕團等地區(qū)的苗族多聲部民歌,結構多為上下句呼應式的,這一結構很好地體現(xiàn)了我國西南地區(qū)山歌在體裁方面所具有的特點。以同聲合唱的支聲復調為主。在對靖州苗寨的這類山歌進行演唱時,通常先由低音部開始演唱,然后再加進高音聲部。上下聲部的音域通常在一個八度以內,它的音域比較狹窄,所以旋律以較為平穩(wěn)的方式進行。調式音多以五聲音階作為骨干音的六聲宮調式為主。
二、多聲部民歌所具有的和聲語言
和聲的音程能夠對多聲部構成予以顯示,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也是如此。本文發(fā)現(xiàn)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在對各種音程進行運用時,也是把“先不協(xié)和然后協(xié)和再不協(xié)和”作為原則。協(xié)和與不協(xié)和這兩種因素存在于每個樂段的兩個聲部之中,這導致聲部中矛盾性和統(tǒng)一性的存在,促進整個多聲織體向前發(fā)展。
苗族多聲部民歌的和聲由以下音程材料組成:
。ㄒ唬┐蠖
在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中,大二度是被運用最多的、民族特色最明顯的和聲音程。大二度和音中既有弱拍也有強拍;既存在連續(xù)進行也存在持續(xù)進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實值比較長的平行大二度下滑音經常被用于湖南靖州苗族的多聲部民歌之中,這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和聲方法。
。ǘ┩纫舫
數量很多的同度音程存在于湖南靖州苗族的多聲部民歌之中,特別是在歌曲的開始部分特別明顯。表現(xiàn)為男、女同度齊唱或者男聲、女聲八度齊唱,這種唱法力度非常之強。
(三)純四度、純五度、大三度、小三度和音
存在于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中非常主要的音程材料是純四度、純五度、大三度、小三度和音,運用這些音程時可以非常自由,能夠把苗族歌曲所獨有的抒情、優(yōu)美體現(xiàn)出來。
。ㄋ模┐蠖、小七度、大六度和音
在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中大二度和小七度和音出現(xiàn)的情況很少,大六度和音極少出現(xiàn)。
總體看來,把聲部橫向發(fā)展結合作為基礎,從而產生了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的和聲關系,這種和聲關系同旋律和多聲結構相比往往處于從屬地位。當然這并非指在苗族多聲部民歌之中和聲的協(xié)調不被重視,與此相反的是,苗族歌手在對多聲部民歌進行演唱時,非常重視強調純四度、純五度、大二度延留音,這清楚地說明他們十分喜愛、重視、追求特殊和聲效果。
三、多聲部民歌旋法
對民歌藝術表現(xiàn)力進行體現(xiàn)的基本要素就是旋律。本文對于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的旋法所具有的特點進行如下說明:
。ㄒ唬┘夁M音程為主,曲調十分優(yōu)美,感情淳樸。
。ǘ┒嘁晕迓曇綦A作為骨干音的六聲宮調式為主,因此旋律十分溫和平穩(wěn)。
。ㄈ┬删多為下行進行,音調特別悠遠順暢。
四、多聲部民歌選擇的題材和演唱形式
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涵蓋題材十分豐富,歌曲種類非常多樣。在進行生產勞動或者是社會生活之時,人們都會運用歌聲來溝通感情、表達思想。例如:對賓客進行招待時,苗族同胞通常會演唱酒歌、茶歌、或者飯歌。此類歌曲所具有的規(guī)模較為宏大,大多數會是四部合唱,演唱者數目可以高達數十名,聲音十分和諧,氣勢相當宏大,對人們的心靈造成很大的震撼。講歌、領歌與和歌是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所具有的幾種演唱形式。年長而經驗豐富的演唱者承擔講歌任務,擔任講歌的人通常會是苗寨的“歌師傅”,大多在低音部。低音區(qū)內,講歌者運用與朗誦相似的曲調進行吟唱,起到提詞作用。領歌者多為年輕力壯、聲音寬厚響亮的歌手,作為歌隊的骨干人員,領歌者起到引起注意、開腔定調作用,通常在中音部。和歌,從字面上看來,就是眾人和歌,也叫“幫腔”,通常在高音或者次高音部,是對多聲部民歌進行演唱的主體。
五、多聲部民歌對于歌詞的處理
靖州苗族同胞,在進行日常對話時會使用地道的苗語。但在唱歌的時候,卻會使用“酸話”,“酸話”是苗語、侗語、漢語這三種語言之間所存在的一種局部方言。它的發(fā)音同當地漢語十分類似,但部分語音又與當地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覺得苗歌只有用“酸話”演唱,才更加的順口、好唱、易學。靖州苗族歌曲所具有的歌詞既生動又含蓄,富有豐富的想象力。七言四句通常就是歌詞的結構。為了對曲調進行統(tǒng)一,善于歌唱的苗族同胞把大量的襯字和虛詞加到每句歌詞的開頭、中間或者末尾等處。這樣能把韻母進行統(tǒng)一,以便能夠演唱延聲,使樂音更為響亮,產生共鳴,情感能夠被充分地抒發(fā)出來,增加苗歌的風格色彩。對歌詞進行處理時,苗族多聲部民歌也獨具特色:它不會把歌詞按照常規(guī)的順序進行排列,而會把第一和第三句詞的末尾一個字放在接下來樂句合唱的第一拍中。
六、多聲部民歌的節(jié)拍
靖州苗族的多聲部民歌多為真聲演唱。這受到同聲組合與男女分唱的習慣影響。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所具有的節(jié)拍非常復雜,不但有單拍子、也有復拍子還有混合拍子。
七、結語
綜上所述,湖南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具有嚴謹的結構和平衡的聲部,主從清晰、有先有后,發(fā)展的形態(tài)十分完善。另外,即興性也是存在于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中的顯著特點。但是這種即興演唱是依照特定規(guī)律以及特定程式進行的,是對前人經驗的發(fā)揮。
湖南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對我國苗族同胞的藝術創(chuàng)造才能予以了深刻體現(xiàn)。本文通過對湖南靖州多聲部苗歌的特點分析介紹,希望人們能夠對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有所認識并能夠對其加以關注。如今,我們既要以擁有如此珍貴的民樂文化而感到自豪,同時也要對這一珍貴的民樂遺產進行發(fā)掘、歸納、繼承并發(fā)揚。
參考文獻:
[1]樊祖蔭.中國多聲部民歌概論[J].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2]王安國.六聲部之謎[J].音樂愛好者,2013,(09).
【湖南靖州苗族多聲部民歌音樂教學方式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多聲部視唱教學的幾點思考03-17
音樂論文-從阿寶現(xiàn)象探原生態(tài)民歌的保護及傳承03-23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5-29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0-18
新課標下音樂教學德育方式研究05-07
論文提綱寫作方式11-21
循環(huán)經濟與湖南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03-24
音樂教學論文怎么寫?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