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典舞獨舞水中月
拓展閱讀:
傣族舞《水中月》舞蹈劇目賞析
這是一部傣族民間舞蹈女子獨舞作品。編導獨具匠心地采用了傣族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小竹凳作為舞蹈道具,在女子婉若云轉飄忽的形姿變化中,居然使小竹凳巧妙地輔助出傣族少女“仙仙徐動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舉袖耀青娥,摻摻擢手映鮮羅,狀似明月泛銀河,體如清風目流波”的風姿流韻。然而這僅僅是編導對舞蹈表現(xiàn)形式的鋪陳,而更深的審美蘊涵則在傣族舞的陰柔之美中詩性地注人了一種更為開朗的色彩,陰柔中顯現(xiàn)出夸張的動作力量、閃動著生命的耀眼光芒。
舞蹈的意境是通過月夜中傣族少女蹁躚旋轉的舞動而展現(xiàn)的。少女足立小竹凳起舞,于身體重心歸一凳的“場景”,是“生活場景”藝術化的表現(xiàn)。一方面適應了觀眾的認知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藝術媒介不可能完全失去生活“真實”的需要。小竹凳是一方天地,一種生活的意象,舞者依托于此,戲水、顧影,更與水中月影結伴,一幅月夜起舞、氣若浮云,明詩表指的美麗畫圖嫣然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令人稱麗。舞蹈是“ABA”模式,總體結構自然順暢、條理分明。女舞者由開始的慢板節(jié)奏中的幾次下腰——忽而后腰、忽而旁腰,極盡腰肢之柔軟的表現(xiàn),突顯出舞者的高超技巧。接著,是舞的中段部,在快板急促的節(jié)奏下,舞者輕盈飄逸地托起小竹凳,使傣族舞既突出了快捷灑脫的風貌,又寓意出浪漫情節(jié)的線索,舞者手中托舉高高的竹凳似明月當頭,旋轉浮動;轉而竹凳又滾落在地,好似與少女嬉戲。在追逐竹凳過程中,少女特有的“三道彎”體態(tài)使腰部柔美綽約。舞蹈的結尾又是輕柔的慢板,舞者定格在端坐的竹凳上,雙眸凝視河水流動,體態(tài)映襯出秀美的瑰姿曲度。
【古典舞獨舞水中月】相關文章:
什么是古典舞07-27
古典舞中的基本功古典舞腰部訓練09-11
古典舞動作有哪些要領-古典舞的動作要領07-18
古典舞需要的能力10-15
古典舞的練習技巧10-23
古典舞基本訓練10-20
古典舞的基本動作08-28
古典舞的訓練特點10-23
經典古典舞音樂大全06-29
古典舞基本教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