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學生的“啞巴”英語現(xiàn)象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學會運用。無論學了多長時間的英語,無論學了多少英語,不論是小學、中學、大學, 教學大綱上對“說”英語都有明確的要求。“說”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不用思維去組織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圖片或教師的提示下說,第二種是根據(jù)一定要求,經(jīng)過思維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行整理,從而正確流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說也就是靈活運用。對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師都能在教學中達到要求,但相對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較難達到。雖然教師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靈活運用英語,才是真正意義上“學好英語”,而且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中學生靈活應用英語,進而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避免學生的“啞巴”英語也就成了教學中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培養(yǎng)良好語感,積累語言素材
1、依托朗讀培養(yǎng)良好語感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它和語文教學一樣,重在反復讀,時刻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朗讀是鞏固舊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培養(yǎng)學生美的語音、語調(diào)、語感的好方法。談到朗讀,教師們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讀了,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① 跟錄音機讀錄音機里發(fā)出的是純正的原版錄音,起到了糾正和培養(yǎng)學生語音語調(diào)之效。為了激發(fā)學生跟錄音機讀的興趣,除了單純跟錄音機讀之外,我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常讓學生在讀熟后,再以最好的狀態(tài)錄在磁帶上,再挑出一些讀的較好的錄音,在早讀時間里播放。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會想知道是誰的聲音,自然而然就聽得非常認真。而被播放錄音的同學也會因此感到十分高興。沒被播出的同學除了羨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讀、錄音的動力。此時,教師再點撥播放錄音的同學好在哪里,該怎樣讀可以更好。這就為學生下次更好的朗讀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較好。② 師徒結(jié)隊根據(jù)對新知掌握好壞,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或弱點,相互幫助,是促進學生口語進步的一大對策。師徒結(jié)對活動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當然不是說一定要師傅教徒弟,徒弟掌握得好,也可以反過來指導師傅。他們有問題及時舉手,教師進行輔導。③ 培養(yǎng)領讀小老師,促進全面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我從培養(yǎng)各班領讀小老師入手。利用課余時間,選出英語成績不錯的學生,讓其先一課課讀給我聽,讀的流利準確了,讓其作為領讀小老師,并且告訴他們自己朗讀首先必須正確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回家多聽多讀,爭做一位好老師。在這樣的鼓勵下,領讀小老師幾乎能做到每課熟讀、讀好,以便充實自己的英語,把正確的發(fā)音教給其他同學。
2、大量背誦積累語言素材為了學生將來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景時能夠?qū)⒂⒄Z脫口而出,就要求學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誦,借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流利表達的基礎。因此,我把背誦每周新教的英語課文作為每周的必備作業(yè)。英語教師常常有好幾個班級,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要教師檢查過關(guān),工作量是相當大的,為了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這項任務, 抓好背誦檢查就顯得很重要了。利用學生資源進行生生互檢也是教師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效果不是很好。好的同學很快就過關(guān),而差的同學不會的還是不會,長期不能過關(guān),差的學生也就習以為常,結(jié)果這個背誦的任務達不到一定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制定出一個捆綁式的背誦方案,既有檢查作用,又有幫助督促作用。我在每個班級都培養(yǎng)了8位背誦組長,背誦組長的職責除了負責檢查本組的背誦情況外,還要負責對本組同學進行幫助,直到該組組員全部背誦。
我對全班同學都作了具體的分組,每組的人數(shù)不是一樣的,有的小組中組員較自覺,也能較快完成教師的任務,這樣的小組人數(shù)相對較多一些;而有的小組中組員的自覺性較差,基礎也不是很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熟讀課文、背誦。在這種情況下,組員人數(shù)就相對較少些;情況較嚴重時,有的背誦組長甚至只有一位組員。為了鼓勵每一位背誦組長,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每一周任務的完成都會給組長加分,每隔一段時間對背誦組長及組員的情況進行總結(jié)和獎懲,教師隨時抽背并督促檢查。這樣,學生們能主動完成老師規(guī)定的任務,尤其是在課外的主動性也更強了。
二、表演課文,樹立語篇感
學生有了大量的背誦后,為什么還是不能張口就說?因為大量的背誦還只是輸入,沒有在實踐中進行過有效的對話,還不能說是完全掌握。學英語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即使是在大量背誦的基礎上,在陌生環(huán)境中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腦海中最先出現(xiàn)的仍可能是幾個關(guān)鍵詞,而不是整句話。所以在實際生活的自由表達中,會有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 于是,表演課文就成了許多教師采用的方法。但從背誦到表演課文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么簡單。表演課文之前,要讓學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話的輸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況都能“逢問能答”的程度,就為從“句”的輸出到“篇”的輸出奠定了基礎,因為能做到在任何情況的“逢問能答”說明學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這就避免了某些學生背得很熟,卻是有口無心的現(xiàn)象。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按課文表演,這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背誦到表演,有利于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加深感悟。但僅僅是表演課文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所學內(nèi)容,按其功能性創(chuàng)設類似的情景再次讓學生表演,例如英語超市、英語劇社等。有了前面這些大量的工作做鋪墊,學生的表演可能會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擴展還不是很大,而且整個對話的結(jié)構(gòu)還是會受到課文的限制。盡管如此,這為學生靈活運用英語搭建了一個臺階。
三、大膽運用,讓英語脫口而出
經(jīng)過前面幾個步驟的訓練,學生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對話,雖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學生的思維已經(jīng)開始啟動,只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果此時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說英語,他們往往會覺得無話可說,還是會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前幾個步驟中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來回答,或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在接到任務后進行對話。這些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所以學生的思維也是被動的,自然而然也就談不上靈活運用了。解決這種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學會提問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為基點,通過信息傳遞達到填補信息差而產(chǎn)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問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必須有思想的參與。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問題。而我們的實際情況是學生不會提問,而是更習慣回答別人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情況出現(xiàn)較多,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也就被定格在“你問我答”的形式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所有學過的問句整理出來,在兩個星期內(nèi)讓學生背誦,當時大部分學生只能說四到五個問題。于是在每節(jié)課中的前5分鐘,輪流一位同學回答每組同學的問題。要求在同一輪提問中,各組之間不能出現(xiàn)相同的問題。每組同學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力,提出幾個問題就得幾分。如果所提的問題是連續(xù)幾周都被同學們遺忘的問題,可以得成倍的分數(shù),當然能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心中也洋洋得意的,對于在這種情況下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往記得特別牢。學生學習熱情很高,為了能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得到更多的分數(shù),每一輪中每個同學的提問他們都聽得很認真,而且會默默地記在心里,以備下一節(jié)課中用。還有的同學會千方百計地動腦筋,想出一些大家沒提過的問題。當學生學會提問后,交流時的語言量就會多一些。
2、聯(lián)系實際,隨時體驗無論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還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只有當學生真正運用英語多次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在自由對話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時,學生才會對所學語言有更深刻的記憶,才能做到真正的靈活運用。要讓學生養(yǎng)成經(jīng)常注意身邊的英語的習慣,F(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物品上常寫有一些英語單詞或短語,使學生感到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guān)。比如,在學完飲料的單詞時,我讓他們收集一些飲料盒子,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知道的飲料單詞。那么以后每當買到新物品,他們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來問老師,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這可以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反復復習過去的知識,為提高交際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周末讓學生到大街上走一走,發(fā)現(xiàn)哪些地方寫有英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處處觀察,但可以督促他們在生活中隨時想想他想說的話能不能用英語來說。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強制性的辦法了。我所教的學生在校時間較長,學生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多,我就充分利用學生這部分的資源,將他們作監(jiān)督的力量,互相之間形成一種監(jiān)督和被監(jiān)督的關(guān)系。每星期一,我都會在教室后面貼一張表格,表格中有每一位同學的名字,每一位同學都有50分的基礎分。當同學們在英語課之外的時間里交流時,如果發(fā)現(xiàn)對方講的話是他們學過的英語,但對方?jīng)]有用英語表達,就在該同學的表格中扣去5分,相反則加5 分。每星期總結(jié)一次,并進行相關(guān)獎勵。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常常是扣分多于加分,我就加大獎勵力度,同時自己也參與同學生們這項活動。有時,我會故意用中文來說,看看他們是否有反應,而學生在監(jiān)督老師時似乎是特別細心,發(fā)現(xiàn)老師的錯誤時特別高興。久而久之,他們在自己的交流中也會顯得格外小心,當半個學期過去時,大部分學生加分情況多于扣分情況,用英語交流的氣氛也比原來要濃得多。
學生學習英語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標語言輸入。在語言輸入過程中,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不是外在的語言形式上,并且在這個習得的過程中形成聽和說的習慣。我們應把交際語言的習得作為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目的。這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我們要區(qū)分開的,否則我們的教學整體上就會顯得很不和諧。
【如何減少學生的“啞巴”英語現(xiàn)象】相關(guān)文章:
如何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論文06-25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03-28
如何讓學生享受英語閱讀11-20
如何教學生學英語11-22
淺談如何教學生學英語12-04
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11-20
如何減少體育課中的女生請假問題論文11-16
淺談廣告英語中的模糊現(xiàn)象11-17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語感05-20
-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