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外事科技翻譯人員的基本素養(yǎng)
要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外事科技工作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養(yǎng)。因為外事翻譯工作決不象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就象傳聲筒,把別人的話轉述品下就行了。對于口譯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接收的一種信息,經過大腦的記憶和轉換,變成另一種語言的等效信息,然后再輸送出來,就是說既能準確輸入,又能準確輸出,沒有平日的修養(yǎng),勤學苦練,是絕然不行的。正如陳毅同志生前所說過的,外事工作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干好的,那么,同樣,外事科技翻譯也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他必須具備一個外事科技翻譯人員應有的素養(yǎng),其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熟實的和母語基本功
敬愛的周總理生前對翻譯提出了三條規(guī)定,其中第二條就是要有較好的“語言本身的基本功”,這里實際上是指外語和母語(即指-)的基本功。要衡量一個翻譯人員的水平,不僅要看他的外語水平,而且還要看他的母語水平。因為作為一個翻譯人員,不管口譯還是筆譯,必須有駕馭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能力,必須既能輸入一種語言信息又能輸出等效的另一種語言信息,這種過程的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乃是理解和表達。對于口譯來說,就是首先要聽懂,然后才能表達,這兩者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缺一不可。如果對輸入語(即原文或原話)不理解或聽不懂,那么輸出語(即目的語,可能是漢語,也可能是外語)就無法進行表達,反言之,即使是輸入語聽懂了,輸出語水平很低,也不可能很好地表達出來。這里,我只舉兩個實例來證明這一點。
1980年,我隨公司一行21人的考查團赴加拿大對加航CL一215飛機加工、部件進行技術考察。因為只去了我一個翻譯,忙不開,對方付出一定代價雇用了兩名翻譯來協(xié)助我們,其中一名是1972年才從我國出去定居,漢語水平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名是小時候從香港出去的,一直在加拿大長大的,他的應該說是很地道的,然而,他的漢語(他叫國語)卻不盡人意,在漢語的理解和表達上很吃力,不能很好地溝通雙方的語言信息,最后還是被老板辭掉了。
不妨我再舉一例說明這一問題。1983年,我陪同一行13人的考察團赴美國對波音軍用分部進行737垂尾技術考察。對方也安排了兩名華僑與我們一起工作,丫名是從派出的,在美國攻讀完博士學位后,就留在波音公司工作;另一名是解放前上海大學畢業(yè)的,定居美國并在波音工作多年,按理講,他的英語和專業(yè)都不成問題,然而,由于多年僑居國外不用漢語,他的漢語水平確實退步了,結果就連翻譯他本人的專業(yè)時,都感到非常吃力。
從上述兩個事例來看,作為一個稱職的口譯人員(筆譯也是如此),必須具備良好的外語和母語兩方面的基本功。翻譯前輩唐建文先生(現(xiàn)任中國譯協(xié)理事及對外友協(xié)常務理事)曾說:“作口譯工作(當然筆譯也是一樣)至少必須較好地掌握兩種語言,母語和一種外語。兩種語言應能同樣作為輸入與輸出語。這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道理很明顯,因為譯員必須在第乙種語言講完一段之后,立即譯成第二種語言。這第二種語言,可能是母語,也可能是外語!币话銇碚f,一個好的口譯人員,他的外語水平應差不多達到或接近他的母語水平。也有人這樣說過,一個翻譯人員,如果他的外語達不到他的母語水平的60%一70%,就很難勝任翻譯。
二、較廣博的專業(yè)知識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要求翻譯成為一個雜家(Jaekofalltrades)。對于一個科技翻譯人員來講,更應該是這樣。翻譯人員不同于工程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掌握了一門專業(yè),很可能是他終生的職業(yè),真可謂夠他享用一輩子的。然而,作為一個翻譯人員,特別是科技口譯人員,他的專業(yè)是無法固定的,說不定遇到什么課題,也說不定遇到什么談話內容,所以,有人把翻譯人員比作“萬金油”,他的知識面應該是越寬越好。
眾所周知,科技翻譯,不管是口譯還是筆譯,一條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準確。對科技口譯或筆譯工作者來說,要達到翻譯上的準確,必須對他所要翻譯的東一西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從口譯工作的特殊性來講,也要求外事科技翻譯人員具有較廣博的專業(yè)知識。我們知道,口譯過程包括“理解一記憶一轉換一表達”四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記憶分為瞬時記憶,保持一、二秒鐘,短時記憶,保持一、二分鐘,以及長時記憶,保持二分鐘或更長?谧g需要的記憶是瞬時和短時記憶。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恐怕都會有過這種經歷,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住,記得牢,對不理解的東西就很難記住,即使記住,也是轉瞬即逝,我個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遇到自己所熟悉的專業(yè),翻譯起來就得心應手,大段大段的話都能記住,并順理成章,毫不費力地表達出來。反之,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專業(yè),盡管費勁不小,但還是記不住,似乎每個字都聽進去了,但信息串不起來,翻譯起來就特別困難。即使免強應付了翻譯,事后也記不起內容來。
至于在翻譯趣事中,由于翻譯人員不懂專業(yè)而鬧出的笑話,更是不勝枚舉。譬如,某某外語學院有個法語系學生在遼化時,把“thermoeouPle”(熱電藕)理解為“thermo”是“熱的”,“couPle”是“一對”,于是就翻譯成了“在熱戀的一對”,弄得在座的聽眾真是啼笑皆非。
記得有一次,我隨部、廠領導赴波音公司參加高級聯(lián)席會議,然后到威奇塔軍用分部訪問,對方雇了一個原中國自費留學而后定居美國的青年陪同我們,他的英語是不錯的,漢語也是可想而知的。當對方向我們匯報關于737垂尾的技術培訓情況時,我突然有電話出去幾分鐘,臨時讓他代我翻譯一下,等我回來一看,他卻一掃先前那翩翩風度,對一些專業(yè)術語張口結舌翻不出來,我們的人也在搖頭,看他感到十分吃力,我實在不敢讓他代勞了氏從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外事科技翻譯人員必須具有較廣博的專業(yè)知識。
三、良好的思想修養(yǎng)
對于一個外事科技翻譯人員來講,思想修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對工作應該認真負責,一絲不掌,不懂就問或查字典,不要不懂裝懂,自以為是。中國翻譯史上,曾有人由于疏忽,或者說過于自信競然把銀河(Milkyway翻譯成“牛奶路”,而貽笑大方。我們如果不注意,也會重蹈覆轍,很可能發(fā)生諸如把a紅薔薇,,(AmerieanBeauty)翻譯成“美國美人”之類的笑話。
謙虛謹慎,善于與領導及同志們合作。要搞好合作,關鍵是要有虛心的態(tài)度。一個再好的翻譯人員,在口譯或筆譯中難免會有失誤,在這種情況下,別人給指出來,應該持歡迎態(tài)度,不要以為這是丟了個人的面子。只有翻譯錯了,又不思改正,才最丟面子。
要有良好的氣質。一個人的氣質有活躍型有穩(wěn)重型,作為一個合格的外事科技翻譯,應該兼而有之,既要活躍又要穩(wěn)重。這樣,不管遇到什么情況,什么場面,都能做到控制個人的情緒,集中自己的精力,反應敏捷,盡善盡美地發(fā)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外事翻譯要講究風度,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彬彬有禮。這樣做會引起對方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雙方的合作和友好關系的建立。
內外有別,談話有分寸,玩笑要適度。有的人由于不注意這方面的修養(yǎng),說話隨便,造成泄密現(xiàn)象;還有的人在與外國人交往中,一旦關系熟了,就亂開玩笑,甚至給對方起外號,結果久而久之,被對方覺察出來,弄得雙方關系非常緊張。這都是值得我們吸取的教訓。要顧全大局,要有“代人受過”的精神。在重大談判中,有時我方要改變一下思路,而又要免受對方指責我們“出爾反爾”,這時往往要翻譯承擔一下責任。因此,外事科技翻譯人員應該具有這種顧全大局、“代人受過”的良好氣質和思想修養(yǎng)。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加強對有關政策的理解與學習。
誠然,要達到這些條件,決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外事’科技翻譯人員,必須勤于學習,勇于實踐,一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在此,愿借用唐建文先生向青年翻譯人員提出的“C”開頭的六個英文詞作為六項必要條件來結尾,以期與所有的翻譯同仁共勉:
1.業(yè)務過硬(eomPetenee),
2.精神集中(eoneentration;
3.全面理解(comPrehension),
4.認真負責(conscientiousness);
5.清楚利落(clarity);
6.彬彬有禮(cou:tesy)。
【談外事科技翻譯人員的基本素養(yǎng)】相關文章:
談高校的外事翻譯08-08
談合唱的基本訓練07-13
談科技英語的翻譯06-26
談音樂素養(yǎng)對美聲演唱的重要性06-23
談英語職前教師必備的素養(yǎng)09-26
談素質教育與教師素養(yǎng)10-21
談高職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08-27
談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基本理念08-03
英文科技論文基本格式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