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www,五月婷婷深爱五月,午夜国产一级片,色噜噜综合,国产大胸无码视频,清纯美女被操黄网站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論文

時間:2024-07-28 10:51:57 教育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論文

  摘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但其健康心理的形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家庭的配合同樣重要。因此,本文對基于家校合作理念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模式、內(nèi)容、途徑等方面進行探討。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論文

  關鍵詞:家校合作;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1、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1高職生的心理特點

  1.1.1自我認同缺位,挫敗感強當前社會對職業(yè)教育認同不高的現(xiàn)實,難免對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同產(chǎn)生負面影響,“高職生”成為學生對自己身份的一個消極代稱[1]。此外,由于中考、高考失利,進入高職院校后學生難以快速走出心理陰影,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有的學生甚至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產(chǎn)生了強烈的挫敗感。1.1.2缺乏職業(yè)規(guī)劃,求知欲低多數(shù)高職生對高職教育目標不了解,對自己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甚至有抵觸情緒,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不能進行有效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缺乏學習動力。同時,家長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也存在一定偏差,孩子在進入高職院校后,家長對其期望值降低了,在學習方面的要求也放松了,缺乏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松懈。1.1.3負面情緒較多,情感脆弱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面對新的社會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需要一個心理適應期。與高中嚴格、封閉式的管理相比,高職院校管理相對寬松、開放,然而由于高職生自我認同感低,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獨立生活能力,心理敏感,更容易因人際交往能力欠缺而產(chǎn)生害羞、恐懼、自卑等負面情緒[2]。

  1.2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其應對挫折和壓力能力,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如拉橫幅、拍幾張心理咨詢活動的照片等[3],僅僅為了評優(yōu)評先擺出樣子,沒有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1.3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2016級和2017級護理專業(yè)約四千名學生,對這兩個年級學生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即使出現(xiàn)心理問題,僅有約5%的學生想過主動找心理專家或教師咨詢,有15%的人會憋在心里不說,有近30%的人對學校開設心理咨詢中心持無所謂態(tài)度,甚至有近3%的人認為多此一舉,完全沒必要開設。這些數(shù)據(jù)充分表明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有偏頗,應該引起重視。

  1.4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調研期間,在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2016級和2017級護理專業(yè)新生報到時隨機采訪同來的家長,83%的家長能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與心理健康相比,70%的家長最重要的始終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有5%的家長會優(yōu)先考慮孩子心理健康狀況,這說明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在學業(yè)壓力已經(jīng)很大的情況下,只有10%的家長認為應該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有67%的家長仍然認為應該加強學習方面的投入,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

  首先,家校合作,在學校專業(yè)教師的幫助下,家長能夠轉變對心理健康的認識,F(xiàn)行教育制度讓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品格、興趣、社交等狀況。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學校和家長長期投入,因此,學校專業(yè)教師可以向家長進行觀念宣傳,幫助其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陣地[4]。其次,家校合作,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于師生比例失調,教師難以顧及學生的方方面面,而家長與孩子相處時間長,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避免問題惡化[5]。因此,家校合作可以及時防治個體心理問題,同時達到整體心理素質的提升,使學校集體教育效果更好。再次,家校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為了學生健康成長”這一目標上,家校雙方始終是一致的。教師作為專業(yè)教育者,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經(jīng)驗,家校雙方通過不定期的交流,互相學習,既能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又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兩相助益。同時,家長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交流,分享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最后,家校合作,教師可以了解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相應調整。通過家校交流,教師能夠更加客觀地認識學生、理解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3、高職院校基于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以學校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該模式要求學校教師盡可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和需求,建立家長聯(lián)合會,以學生需求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家長聯(lián)合會作為紐帶、橋梁,保證學校和家長之間聯(lián)絡及時暢通,形成家校聯(lián)合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實施前對學生心理進行充分了解,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家長平等、友好地進行溝通。學校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以直接向一線相關教師反饋,也可以向家長聯(lián)合會反饋,反之,家長也可以向學校和教師反饋。對于雙方共同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在探討、分析協(xié)商后制訂解決方案,避免學;蚣彝ヒ环姜毚,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獨斷專行[6]。

  3.2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家長教育理念和文化程度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通過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進而從源頭上優(yōu)化學生成長環(huán)境著手。該模式實施的關鍵是學校在對家庭進行充分了解基礎上,針對突出的家庭問題,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對家長開展主題培訓,或邀請教育專家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對其進行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家長對家庭環(huán)境重要性的認識,形成教育合力。學生個體差異往往根源于家庭,對于存在特殊問題的家庭可以展開調查,了解問題出現(xiàn)的深層原因,把握問題的核心,與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一是這樣的家;顒痈嗅槍π,更有效,有利于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二是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對癥下藥。

  3.3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每個學校都會存在一些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可以采用以個體為核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著重和家長的溝通,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開展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上3種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學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根據(jù)不同學生個體的需要和不同階段單獨或聯(lián)合實施。比如,在針對大部分學生開展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的突出問題,就可以實施以個體需求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學校和家庭對于學生共同負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二是學校對于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普及[6]。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人格形成、學業(yè)問題、升學和擇業(yè)問題、考試與競爭等壓力、協(xié)調生活及人際關系等,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而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特殊家庭等是學校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通過家校合作,家長能認清問題,學校也能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根據(jù)不同家長的文化背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5.1建立交流平臺,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交流平臺,如微信群、QQ群等,既方便家校溝通,也方便家長間的交流。對于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家長在相互溝通過程中集思廣益,得出解決方案。同時,學?梢杂诿恐芄潭〞r間在平臺上為家長答疑,上傳心理健康教育資料,方便家長學習參閱。交流平臺在學校與家庭之間起橋梁作用,更重要是的不同工作和背景的家長的加入,可以豐富教育內(nèi)容,也可以提供多種支持和服務[5]。

  5.2通過電話家訪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學校根據(jù)學生情況與家長展開個別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為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奠定基礎。

  5.3學校設立家;ブ鷻C構

  學校設立家;ブ鷻C構,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向家長講解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開展家庭教育咨詢活動或家長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活動[7]。這有利于提高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對子女進行教育,促進家校合作溝通。

  6、結語和展望

  培養(yǎng)思想健康、身心俱佳的學生是教育的目標之一。目前,高職生成長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受學校、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7],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愈發(fā)令人擔憂。本文對家校合作理念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但在這一領域還有很多課題值得研究,如如何發(fā)揮家長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在生活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偏遠地區(qū)如何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將第三方組織引入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中等。當前,人們認識的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科之間的交融等,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然而在實施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8]。但是只要社會各方聯(lián)合起來,特別是家校雙方和教育部門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王浩,趙鳳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自卑與超越[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7):28-32.

  [2]劉芳.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3):89-92.

  [3]佘少華.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4(23):96-97.

  [4]劉莎,袁文英.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6(17):76-77.

  [5]董敏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8):76-77.

  [6]黃群瑛.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視角:心理彈性理論[J].中國成人教育,2011(5):33-35.

  [7]李嚴艷.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88-90.

  [8]周秀艷.大學生心理彈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教育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8(8):68-70.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改善藝術教育現(xiàn)狀的途徑的論文10-15

體育德育教育教學途徑論文08-12

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的論文08-29

實驗性藝術教育的實施途徑論文07-14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施途徑論文09-15

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加強途徑分析論文06-23

化學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途徑論文10-21

安全教育促進生命成長的方法與途徑論文08-26

醫(yī)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途徑論文06-26

素質教育的體驗式教學途徑的論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