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語言教研活動的總結和收獲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1
以校為本,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校發(fā)展的動力,是促進教育教學提高的有效形式。此次區(qū)在新城路小學舉行的小學數(shù)學區(qū)教研活動,為我校今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指明了方向,成為了我們今后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一盞明燈。下面將參加此次校本教研研討活動的體會匯報如下:
一、注重集體教研的作用。
堅持“以校為本”的教研形式,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充分發(fā)揮學校和教師的作用,特別注重了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diào)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切磋、協(xié)調(diào)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jīng)驗。
在此次活動中,就突出顯示了集體教研的作用。第一,教師先講課,接著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對本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從中不難看出,集體教研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深入課堂,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本節(jié)課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步設計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見,教師在課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來設計和制作這個多媒體課件。
隨著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應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教學手段更新穎,課堂氣氛更活躍。多媒體教學開展的直接效果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觀的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課后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行動研究的重要性。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教學效果與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jīng)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與不足的重要過程。
此次活動中,就注重了授課教師的課后反思,區(qū)教研室陳春芳老師對今后教師的課后教學反思還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從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出發(fā),既要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又要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并對具體問題闡述解決的.辦法。我校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中,雖然也都讓教師進行反思,但對于反思的內(nèi)容并沒有詳細的要求,今后我們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時,也要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提升教師自身水平、優(yōu)化課堂教學。
參加了此次活動,使我們感到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了我校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我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四、今后我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努力方向。
1、進一步加強集體教研的力度。強調(diào)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切磋、協(xié)調(diào)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jīng)驗。力爭每一次教研活動都能成為全體教師進步的階梯。
2、加強課后反思,使課后反思成為教師積累經(jīng)驗的平臺。記錄自己一節(jié)課的成敗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實踐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記錄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從主觀上找原因,使之成為以后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鑒;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這往往是一節(jié)課的難點,將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記錄教學中學生的獨到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nèi)容的實踐來看,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chǎn)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見解,將這些獨具一格的解法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記錄教學再設計,每節(jié)課后,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總結,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及時修訂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在今后的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將發(fā)揚此次校本教研活動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經(jīng)驗,不斷改進。使集體教研經(jīng);,校本教研制度化。
校本教研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在理論上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tǒng)而成熟的經(jīng)驗,還有待再實踐,找出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jīng)驗,不斷改進,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研之路。
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2
教科研工作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科學認識與發(fā)現(xiàn),是對教育教學科學規(guī)律的探索與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內(nèi),充分發(fā)揮教育科研的內(nèi)涵,做到在聚焦課堂、聚焦教研的活動中,達到引導、開發(fā)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體思路
以校本教研為依托,以教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落實課堂教學為抓手,以課堂效率的提高為突破,以師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提高科研質(zhì)量,增強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牢固樹立問題意識、過程意識和成果意識,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教研意識,切實把自己實際教學真實問題轉化成研究課題。以研究并解決目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各領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促進教職員工多角度反思,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圍繞落實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動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抓好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師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積極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勇于開拓,不斷創(chuàng)新,超越自我。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我校已承擔國家級課題兩個,省級課題三個,市級課題兩個,其中國家級課題已經(jīng)順利結題。我校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三導五學六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為了確保課改的順利進行,學校制定了《“三導五學”課堂改革實施方案》,自20xx年5月,學校組織教師們在教學方面進行了多項研究,如:導學卡設計的探討,設計出了符合學生實際的導學卡模式;學校確定每周二下午為語文課改研討時間,每周四下午為數(shù)學課改研討時間,確保課堂教學改革沿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每次教研活動都圍繞一個專題,突出一個重點,解決一個問題。不僅如此,每周學校領導都不定時的召開課改專題會,會上老師們暢所欲言,提出課改過程中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辦法,并確定下周的工作方向。通過以上舉措,課改的氛圍濃厚了,教學過程也不斷優(yōu)化。12月,學校組織各年級主任及骨干教師商討制定《語文、數(shù)學課堂教學方案(教學模式)》,細化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明確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切實解決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形成各學科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三大教學模式。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校本教研深入開展。
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單位,教研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是實現(xiàn)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開始我校進行集體教研培訓,明確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研什么、怎么研,通過培訓使老師們明確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進了教研組、備課組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各組教師積極投身于校本教研中,鉆研教材、吃透課標、探討教法,各教研組堅持每周至少一次集體教研和聽、評、說課,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樹立研究意識,教研組長帶頭做研究課,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建設一支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是興校之本。針對學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請進來、走出去”也是我們學習教科研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的一個重要手段。聘請專家來校講座,組織部分教師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理念和經(jīng)驗;貋砗蠹皶r總結并再對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大部分教師的科研意識得到加強,老師們自覺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加強校本教研,學校還積極為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舞臺,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每學期學校都要舉行各教研組的“教研沙龍”活動,通過此教研活動,老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教學水平均得到了鍛煉提升,收獲很大。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教研效果不僅體現(xiàn)在公開課,匯報課中,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隨處可見。我校曾獲得省級公開課一等獎的有三人,市級公開課一等獎的有六人,國家級論文一等獎的有五人,省市級一等獎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zhì),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師由“傳授型”、“經(jīng)驗型”逐漸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堅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教育教學質(zhì)量才能不斷提高。
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3
一學期的時間又在繁忙中悄然度過了,這學期我們?nèi)匀粐@《綱要》《指南》的資料,認真學習新教材,邊學邊研究實施,深入開展研討,解決當前教育改革的問題,不斷地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提高新時期幼兒園的教育質(zhì)量。
一、加強學習進一步提升理念
我園師資處于十分薄弱的狀況,因而時常給學習和研究帶來許多困惑,反映了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缺乏,個性是思想觀念轉變與實踐、行動的脫節(jié),缺乏實踐的總結研討,往往使教學停止不前或前提高子太慢。本學期,《歡樂與發(fā)展》教材的頒布,使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但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所以本學期根據(jù)幼兒園實際存在狀況,我園加強了教研組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學習活動,重點加大學習新教材和實施新教材力度,改變教研學習方式,每兩周進行一次《綱要》的學習和研討,邊學邊研,從中領會《綱要》精神,轉變教師的課程理念。其次,采用參與試學習形式,共同理解細讀教材,共同備課,使教師了解教材的不一樣設計,展示個人的不一樣風采。另外我們還通過不一樣的案例進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一樣的設計方法,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然后,大家一齊討論解決,使方案活動設計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觀、更形象,也更適應我園師資隊伍薄弱的學習環(huán)境。這學期,我們結合校本培訓的資料,在對新教材進行解讀實施的基礎上,又邀請了教研室的專家進行講課,使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新教材,實施新教材。通過多形式的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們已明確自我陳舊觀念、自身素質(zhì)正是主宰著自我的行為障礙,僅有提高自我專業(yè)化水平,才能適應現(xiàn)代幼兒教育的發(fā)展。當然,通過學習,使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能大膽地表達自我看法和見解,樂意提出各種問題和推薦,使我們在學習中以問題線索,解決當前問題,使教師構成一種邊尋邊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同伴中解決問題的疑點,從而不斷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實踐新教材。
二、繼續(xù)注重實踐嘗試逐步適應改革的發(fā)展
由于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料具有很大靈活性、選取性、。所以,光靠理論上的學習,很難使教師們統(tǒng)一的理解和領會,而目前在實踐新教材中,又有許多困難。(如:資料的選取編排,生成資料組織和實施、教師本身的素質(zhì)等)所以,一日活動除了給予教師選取教材的權力,給予教師必須的時間和空間的安排外,重點還是讓她們進行實踐的操作,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另外,加強群眾交流,班組交流時間,嘗試過程中誰有新的、好的經(jīng)驗及時傳遞給其他教師。比如:觀察記錄方法、、個案分析、隨筆等,都能夠掛在學校網(wǎng)上進行交流。在嘗試課程中,不斷地去領會《綱要》的精神。通過實踐操作體會,本學期教師們對幼兒園的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活動中主動參與性較好,教學活動過程設計能思考孩子的需要,比如:教師的主題教育活動“手套”、“秋天的水果”等,整個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新理念,活動以游戲為主,動靜交替,活動環(huán)節(jié)很自然,且整合資料很貼切,活動中充分關注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孩子探索欲望較高。雖說問題存在還很多,但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地實踐嘗試,教研的氛圍會越來越濃。
三、加強反思學習深化專題研究
根據(jù)本園的實際狀況,本學期采取小組式研討,使研討活動更靈活性、操作性。因為,根據(jù)孩子年齡特點、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編制教材資料有所不一樣,所以,不一樣的年齡有著不一樣的教材,在研討中,每人根據(jù)自我的教材資料進行學習反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切入口。活動過程中,不斷地通過整合學習,使教師從點點滴滴中樹立整合的思想,又從研討中總結經(jīng)驗,列出問題,然后通過大家一齊商討問題存在狀況,尋找資料解決問題。比如:主題活動中,各部分資料整合生存的整合活動中運用手段形式的整合學科之間的.整合一日活動中的各環(huán)節(jié)整合等等通過這些問題,讓教師們帶著問題進行實施研討,實踐體會,每次小組活動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斷地反思學習,總結提煉。改變以往單純指導為對話研討。另外,有通過本學期對孩子的個案記錄,尋找個性化發(fā)展,即發(fā)展教師觀察記錄潛力,又為整合全面性帶給幫忙。
反思性學習,給教師帶來了許多的反思經(jīng)驗,個性是專題研究,更需要去反思、總結。本學期為深化專題研究,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我們幼兒園又根據(jù)自我園情,在實踐專題研究的基礎上,每班都進行研究的實踐活動,全體教師都用心參活動方案設計,使專題研究深化完善,從而更推動教改的發(fā)展。小班以電化教育為引領,關注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發(fā)展,中班以美工區(qū)為引領,關注孩子動手動腦的發(fā)展,大班以藝術教育為引領,關注孩子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最終以專題總結的形式進行了交流,使整合的思想通領教改的發(fā)展。
四、利用家長資源推動保教活動的發(fā)展
本學期我們注重家長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幼兒進行探究,促進幼兒自身的修養(yǎng),同時,我們也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指導家長利用家庭的教育資源,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表現(xiàn),自我發(fā)展,積累生活經(jīng)驗。如:開展主題活動《小兔子衣服》、《搞笑的蘿卜》時,我們利用家長資源,搜集農(nóng)村自然資源,一些有代表性的豆類、谷類、蔬菜、水果等都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大大的豐富了孩子的操作材料。家長的參與,擴大了幼兒探究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拓寬了研究的渠道,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面臨幼兒教育的重大轉折,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加強反思,學會反思,僅有不斷的反思,才會不斷的有創(chuàng)新出現(xiàn)。
【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相關文章:
幼兒語言教研活動的總結和收獲05-26
幼兒園教研活動總結和收獲(精選14篇)11-01
教研活動收獲總結(精選9篇)06-28
和英語相關的教研活動總結05-09
實踐活動的心得和收獲09-16
實習收獲和實習總結12-03
幼兒園教研活動總結和反思06-15
幼兒園教學活動收獲和體會08-31
語文教研活動總結-教研活動總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