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 1
活動目標:
1.鞏固用正方形紙兩次向中心折疊的技能,輔助添畫制作成青蛙。
2.能看懂分步圖示,主動探索學習折紙技能。
3.養(yǎng)成主動收拾和整理學習材料的習慣。
活動準備:
1.青蛙范例一只,蠟光紙分步示意圖6幅。
2.《小青蛙》音樂。
3.綠色正方形紙和記號筆人手一份。
4.記錄紙一份,記號筆。
活動過程:
1.以兒歌引起幼兒折紙的興趣:
(1)教師出示范例,念兒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我有一張大嘴巴。 兩只眼睛長得大,看見害蟲我就一口吃掉它!
(2)激趣:“你們也想來折只青蛙去消滅害蟲嗎?”
2.探索折紙的方法,幫助幼兒歸納折紙的步驟。
(1)出示青蛙的分解步驟折紙圖,探索折紙的方法:
圖1~圖3——歸納出“四角向中心折”的折法3次,提示語:“中心媽媽的4個孩子都要和媽媽親一親!
圖4——翻出大嘴巴,教師可以作示范。
圖5——教師先示范折出青蛙的大腿,引導幼兒回憶出這就是以前折桌子的方法。
圖6——示范折出青蛙的嘴和小腿,可將范圖進行翻轉展示。
(2)幫助幼兒歸納折紙步驟,教師進行記錄。
請幼兒說一說青蛙是怎樣折出來的?教師在記錄紙上用簡單的圖示進行歸納記錄,并請幼兒說一說哪一步最有難度,可進行再次示范。
(3)教師完整示范青蛙的折法,并添畫青蛙的眼珠、花紋等進行裝飾。
3.幼兒練習折紙青蛙。
(1)提出折紙要求:“請你們看著圖自己來學一學折青蛙,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舉手問老師,也可以問問一組上的好朋友!
(2)幼兒操作,教師對能力較弱的孩子進行指導,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旁邊有困難的同伴。
(3)提醒幼兒給青蛙畫上眼珠、花紋等。
4.展示評價幼兒的作品。
(1)請幼兒將小青蛙放到桌子中間,比一比誰折的最平整,誰的'花紋最漂亮?
(2)請幼兒邊念兒歌邊聽音樂學小青蛙跳出去“捉害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為家長開放半日活動,結合本班幼兒已有一定折紙基礎的特點,將傳統(tǒng)的折紙活動作了調整,鼓勵幼兒看圖示來探索和歸納出折紙的步驟,教師的圖示記錄中翻轉符號的添加讓幼兒更形象地理解了“四角向中心折”三次都要進行翻轉的方法,本次活動中翻折青蛙的大腿部分是活動的難點,我在圖示上打星做標記,并進行了2次重點示范,在完整示范過程中也提醒幼兒仔細關注打星的地方,這樣凸顯了折紙重難點。在幼兒折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成人有所依賴,困難的地方立即就想到讓老師或家長幫助,缺少了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也有個別幼兒將大眼睛部分都翻出來導致無法折出青蛙腿,因此教師在提示幼兒“將下面2個正方形完全翻出打開”時還應注意提醒幼兒“大眼睛”部分要保持不動。另外在青蛙花紋的添畫方面發(fā)現(xiàn)幼兒設計的花紋特別有創(chuàng)意,因此在評價作品時除了表揚幼兒折疊平整,還重點介紹了幼兒設計的特別花紋。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 2
活動目標:
1、在折成雙三角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看圖示折成青蛙。
2、通過觀察折紙步驟示意圖以及教師的師范、講解,鞏固學習雙三角的折法。
3、喜歡進行折紙和玩青蛙的活動。
4、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手工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折好的“青蛙”一個。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人手一張正方形紙。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1) 教師:你們猜猜誰來了?教師說青蛙謎面,幼兒猜謎底。
(2) 教師出示折好的“青蛙”:我是小青蛙,我會跳,跳,跳(教師邊說邊讓青蛙跳),好玩吧!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只?
2、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與幼兒共同觀察,探討折疊青蛙的步驟。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看不懂的提問,大家進行討論,知道每一步應該怎么折。
1、 師生共同邊看圖邊進行折紙活動。
(1)教師根據圖示,邊示范邊講解,重點鞏固雙三角折法。
(2)教師鼓勵幼兒自己看圖示在折雙三角的基礎上繼續(xù)折成青蛙。
(3) 幼兒自己探討用筆畫上青蛙的眼睛和花紋。
游戲:哪只青蛙跳得高?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是折紙青蛙.我想讓孩子們看著我的演示隨著做,可是有好幾個孩子拿著紙根本不聽我的講解演示.他們拿著手工紙只顧自己疊著玩.我又是提醒又是變換方式講解、提問,都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我反思不成功之處,是因為我沒有注意尊重幼兒的問題,沒有注意他們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沒能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我在今后的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做到:細心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在實際教學中多從幼兒的角度考慮。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 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示折小青蛙。
2、練習邊邊對稱折疊、反復折疊等折紙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的折紙興趣,體驗制作的樂趣和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折紙小青蛙一個,小青蛙折紙圖示一張。
2、白色長方形圖畫紙、油畫棒、膠棒等每人1份。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小青蛙折紙成品,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有一種小動物睡了一個冬天,終于醒來了,它是誰呢?(讓幼兒猜想)聽,它在唱歌呢(播放青蛙的`叫聲),它是誰呀?(讓幼兒一起說出小青蛙的名稱,同時教師出示折紙小青蛙)
二、鼓勵幼兒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1、提問: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青蛙?我們怎樣把一張紙變成一把可愛的小青蛙呢?
2、青蛙的折紙圖示,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小青蛙制作步驟。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你能看懂幾步,你覺得哪一步有困難。
(請一名幼兒看圖示示范折疊,根據幼兒的折疊情況,讓幼兒共同探討有困難的步驟)
3、幼兒看圖示折青蛙。
幼兒折紙的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待幼兒折成功后,引導幼兒給小青蛙添上眼睛。
4、請幼兒欣賞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你覺得自己的小青蛙可愛不可愛?還有誰的小青蛙也很可愛?
5、游戲《看看誰的小青蛙跳得遠》。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 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喜愛青蛙、關心動物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的創(chuàng)造能力、觀察力、合作能力及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青蛙的體態(tài)特征,嘗試用準確的指印方法指印青蛙。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青蛙頭飾、歌曲磁帶、指印畫范畫。
2、各種廣告色、調色盤、抹布、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歌曲《小青蛙回家》入場。(戴青蛙的`頭飾蹦跳入場)。師:“聽,什么聲音?”作傾聽狀。放蛙叫聲音激發(fā)幼兒興趣點。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青蛙體態(tài)特征,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進一步了解青蛙,激發(fā)幼兒喜愛動物、關心動物的情感。
重點觀察青蛙的體態(tài)特征。
小結:青蛙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它們身上長有各種各樣的斑點和花紋,鼓眼睛,大肚子前腿短后腿長,發(fā)聲時鳴囊圓圓的,專門吃害蟲,保護莊稼,我們應該愛護它。
3、出示范畫,示范指印畫青蛙的技巧。
1、利用手指小士兵的游戲讓幼兒掌握指印畫技巧(不同部位、不同方向)
2、重點示范點、按、提的作畫技巧。
3、引導幼兒作畫,鼓勵幼兒合作,大膽用色并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大膽用色,動態(tài)創(chuàng)新。
4、作品展示,引導、鼓勵幼兒互相欣賞、講評。
5、活動結束:組成青蛙護衛(wèi)隊,爭做一個保護動物的小衛(wèi)士。(口號:我們大家,愛護青蛙)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 5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的詼諧有趣,學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自主學習,能有動作、表情等方式大膽的表現(xiàn)小青蛙不同的情緒變化。
3. 萌發(fā)對小青蛙的喜愛之情,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歌曲課件、電腦音樂、教學圖譜一套。
2. 幼兒操作用電腦、圖譜。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引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小青蛙”掛飾:
師:這是誰呀?小青蛙有什么本領?
幼:青蛙會捉蟲、青蛙會蹦蹦跳跳、青蛙會游泳、青蛙會唱歌。
師:小青蛙不僅歌聲動聽,而且還是捉害蟲的能手,它會保護莊稼。瞧,今天小青蛙又要出去練本領了,讓我們跟著它一起去吧。
。2)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模仿青蛙蹦跳、游水、捉蟲等動作。
。3)歌詞前置,學習樂句“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小青蛙練完了本領,還高興地唱起了歌。教師示范演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該句歌詞,幼兒隨后學習演唱。
。ㄔu析:活動一開始,教師通過“青蛙”掛飾、自由交流、動作模仿等方式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很快融入活動情境。尤其是學唱“啦”該句歌詞不僅渲染了活動氣氛,也為后面歌曲學習做好準備。)
2.結合課件,初步理解歌詞前半部分內容。
。1)觀察畫面一
師:小青蛙在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蒙住眼睛玩捉迷藏游戲,一個躲來一個找,真有趣呀。
。2)觀察畫面二
師:小青蛙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好地方?它看見大水洞是怎么做得?幼兒用動作模仿小青蛙鉆進大水洞的情景。
(評析:教師帶領幼兒用動作模仿小青蛙鉆進大水洞的情景,一方面是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為幼兒后面自主學習做好鋪墊,同時也起到了動靜交替、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進而幫助幼兒在動覺感受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3)猜測水洞里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師:大水洞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幼兒自由猜測。
。4)觀看課件畫面三
師:看,大水洞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青蛙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教師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模仿小青蛙嚇了慌得樣子。
。ㄔu析:“忽聽轟隆響”這句歌詞演唱時有點拗口,對于幼兒學習有一點難度,教師通過與幼兒進行情境模仿,目的在于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加深幼兒對該句歌詞的.印象,也為后面正確演唱打好基礎。)
(5)觀看課件畫面四
師:小青蛙果真逃出了大水洞。那轟隆轟隆的聲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的答案就藏在一首有趣的歌曲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2.介紹歌曲名字及主要內容,鼓勵幼兒自主學唱。
師:大水洞是什么地方?轟隆的聲音是怎么回事?
師:這首歌曲的名字叫“青蛙捉迷藏”。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自己來學習這首歌曲,老師已經把這首歌曲放在了電腦里、圖譜中,你們可以四人一組一起去看一看,學一學,唱一唱。
4.幼兒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唱歌曲。
(1)教師介紹自主學習方法,提出自主學唱要求。
教師示范操作:小朋友可以完整學唱,也可以分句學唱。遇到一些難唱的地方,可以多點擊幾次跟唱。
(2)幼兒分組自主學唱,教師巡回指導。
。ㄔu析:生態(tài)課堂提倡讓自主學習。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電腦課件和歌曲圖譜,幼兒與同伴一起自主操作電腦,隨歌曲課件進行學習,有點完整欣賞,有的逐句學唱,可謂學唱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學習的效果非常好。同時也充分地凸顯了幼兒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的理念。)
5.結合圖譜,嘗試用表情、動作表現(xiàn)歌曲。
。1)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譜:剛才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話?
。2)幼兒再次完整欣賞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學唱,提醒幼兒注意弱起拍處樂句的演唱。
師:在演唱“原來大水洞是河馬的大嘴巴”這一句時,有一個是換氣符合,在演唱前先吸一口氣,這樣演唱出來得聲音就會更好聽。教師帶領幼兒重點練習“原來大水洞是河馬的大嘴巴”這一句話。
。ㄔu析:此句歌詞中德“是”是弱起小節(jié),要正確演唱好該句歌詞是一個難點,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教師設計了一個換氣符號,并通過身體動作進行演示,幼兒理解清晰,學習的效果也非常好,使難點得到了解決。)
。4)分析歌曲情緒,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表情演唱歌曲。
師出示“高興”表情圖:小青蛙捉迷藏時什么心情?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演唱?演唱時的速度可以怎樣?
師出示“害怕”表情圖:小青蛙聽到轟隆聲是什么心情?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演唱?音量可以怎樣?
師出示“放松”表情圖:當小青蛙發(fā)現(xiàn)是虛驚一場時又是什么心情?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演唱?
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分組演唱,嘗試用不同的聲音、音量和表情大膽表現(xiàn)青蛙高興、害怕、放松時的不同情緒。
(評析:教師通過三種不同的表情圖幫助幼兒分析歌曲情緒,使歌曲的演唱更加細膩、到位。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表情來表現(xiàn)歌曲,幼兒興趣盎然,進而增強了幼兒練唱得積極性。)
(5)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
。6)教師小結
師:《青蛙捉迷藏》的歌曲你是怎么學會的?
師小結:原來跟著電腦、圖譜和老師都能把歌曲學會,以后我們碰到新歌曲的時候也可以采用這些方法,這樣就會學到更多的新本領。
。ㄔu析:教師通過談話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學習的方法,通過教師小結讓幼兒明白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為幼兒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幼兒來說是獲益終身的。)
。7)教師與幼兒深討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先請兩名幼兒進行示范游戲,再組織全體幼兒一起游戲。
。ㄔu析:“捉迷藏“游戲規(guī)則是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因為幼兒參與了商量與討論,所以對游戲規(guī)則則更加清晰和明了,使游戲活動順利進行。同時,也體現(xiàn)了“幼兒是游戲的主人”這一理念。)
【幼兒園中班《折青蛙》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體育活動教案《勇敢的小青蛙》03-20
《快樂的小青蛙》中班體育公開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打擊樂《小青蛙》說課稿04-22
幼兒園大班教案青蛙給星星打電話08-06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青蛙跳》及教學反思03-16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09-11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08-15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07-06
幼兒園中班益智游戲教案05-11
幼兒園中班閱讀識字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