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勵志故事: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情況下,別瞎忙活
前天有朋友問我:“你將來想做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嘛。”
有朋友給我說:“我參加了很多事務,我很忙,我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很牛逼。但靜下心來的時候卻不敢面對我自己。”
今天有個簡友也問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呢?”
三個問題的形式不同,本質的指向卻是一致的。
人的終極歸宿在哪里?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如果人一生下來就要死,那么人生注定是浪費生命的旅行。也就無所謂意義不意義了,也就更無所謂終極歸宿在哪。
問題是,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你更愿意把生命浪費在哪里?
我讀初中的時候,班長是一個看上去很牛逼的人,鋼琴十級、會武術、會素描、成績又好。我有一次碰到她的時候,她和我說,她在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上班。
我說:“你以前那么牛逼,現(xiàn)在在哪兒高就呀?”
她十分自嘲地笑了笑:“別提過去了哈哈,那都是我媽給逼的,F(xiàn)在就是一互聯(lián)網小民工。”
我們那天聊了一個下午。
后半段時間談到未來,她的神色幾度顯露出悲哀: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也要什么。我從小的路都是我父母鋪好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你所理解的獨立的人,是什么意思?”我問。
“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經濟能力,能夠有獨立的自主權。我以前學的東西都是無頭蒼蠅亂撞,哪里有甜頭去哪里嘗一點。我父母覺得那些東西可以加分,就讓我多學一點。我現(xiàn)在才明白,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學再多也都是虛無的。”
“如果當初的選擇并不是自己作出的,總有一天會后悔。為自己的懦弱,為自己放棄了選擇權而后悔。”她補充了一句。
……
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迷上了時間管理,覺得合理支配自己的時間,日后必能成為大牛。我曾經一天忙到晚:社團、兼職、圖書館、聯(lián)誼、學生工作……
當我咬著牙完成了一天的事物之后,自然有一種得意的滿足。
老子做到了。
可凌晨兩點,我躺在床上,想著想著,卻開始心虛起來。
我忙這么多,到底在忙什么呢?社團的背后是什么?兼職的背后是什么?圖書館的背后是什么?學生工作的背后是什么?
我潛意識里忽視了我做這些事情的真正動機。我以為我能通過這些事提高自己,可事實上看似提高了,卻在認識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充其量只是個日程表的傀儡,我要用無盡的事物來填補空虛,而真實的我早已被壓得變形。
我是無恥的,我是懦弱的。
無恥是因為把虛榮當滿足;懦弱是因為把逃避當做了面對。
有一種逃避叫“消耗式逃避”。
用消耗自己的方法,來省去思考的痛苦,從而心里也會好受。
這種逃避心理是最危險的,因為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往往是年華不再的時候。
有一種人,從小便知道歸宿;
有一種人,在摸爬滾打中找到歸宿。
找到歸宿是什么感覺?
可能當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不悲不喜,沒有焦慮,是一種內心真正被滿足與富足的狀態(tài)。
不是欲望被滿足,而是靈魂被滿足。
不是生理與感官上的快感,而是由衷的享受。
享受是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自知進入別一境界。忘記肉體的存在,精神在永恒里歡騰。
所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如花時間閉關思考,千萬別瞎忙活,蹉跎時間。
祝好。
作者的話:
本來昨天的時間應該用來寫連載的…可實在想說這么一茬,便在深夜寫下了這些文字。早上醒來獲得許多謬贊與批判,感謝所有人。
在寫之前我就已經意識到,我說這么一句話,會打擊到許多正在探索的人。人生來難以發(fā)現(xiàn)自己,貴在自知,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答案本就不是輕而易舉能得到的。
正如蘇格拉底的話,find your self是人生的難題。
我從來都是提倡知行合一,實務救國的。我也曾經因為空想主義而陷入深深的迷茫期,我知道任何形式的探索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意義的。有些人很幸運,生下來就知道自己要干嘛;可大部分人都在迷茫中游蕩,在世間的表象與自我意識里徘徊踱步。
我就屬于后者。這篇文章的意義絕對不是反對探索,反對努力,反對的人是傻逼。
同樣,一味空想,一味做思想上的達人,行為上的低能之人,也是傻逼。
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在于批判無意識的逃避,批判不斷給自己做無意義加法的人。
所以,才有了這個題目。
不探索,不可取;瞎探索,同樣不可取。
共勉。
【勵志故事: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情況下,別瞎忙活】相關文章:
勵志小故事:別盯著別人,看你自己03-13
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說說06-07
高考勵志故事:我們要學會做自己的上帝03-18
勵志小故事:女孩,要勇敢的為自己活著03-14
五種情況下別要求加薪09-01
激勵自己要勵志的語錄07-12
簡歷別要太長09-22
勵志故事:成功要趁早12-13
勵志文章:別迷失在“成功故事”中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