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快訊之高等教育須有合適技能。新加坡在提升高等教育的素質時,不能僅無限增加大學學額,李顯龍總理指出,政府在讓更多人有機會就讀本地大學的同時,也要確保學生在大學里能學到合適未來需要的技能,并確保學術標準保持在高水平。
新加坡近幾年積極擴展大專教育領域,隨著新加坡科技學院和新躍大學轉型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政府輔助大學,政府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把獲政府津貼的大學學額,增加到相等于同屆學生人數(shù)的四成。李總理昨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大學城開幕儀式上講話時,談到政府在擴大大專教育時所堅守的原則。
他強調,優(yōu)化大專教育并不只是提供更多大學學額而已,以韓國為例,超過七成的同齡學生上過大學,但韓國經濟卻無法制造滿足所有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機會,因此大學畢業(yè)生的失業(yè)率比技術高校的畢業(yè)生來得高。李總理指出,本地大專學府要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中學習,避免陷入類似困境。
他說:“我們的大學必須讓學生掌握合適未來需要,并能讓他們找到好工作的技能。”
他表示,大專學府必須培養(yǎng)學生自由學習的精神和對知識的追求,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該獲得務實技能的培訓并接受紀律的灌輸,才能在快速轉變的世界里成功。
李總理也指出,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意大利等國的大學畢業(yè)生的讀寫能力,比日本或荷蘭等國的高中畢業(yè)生還低,而新加坡在拓展大學教育領域時,會切記這些案例,大專學府在增加學額之際,不能允許學術標準滑落。
他說,新加坡科技學院(SIT)和新躍大學(UniSIM)即將在明年推出的全部時間應用型大學文憑課程(applied degree),就是為學生提供未來工作所需的技能培訓的例子之一。
李總理指出,這項文憑課程的對象是在某方面有特別長處的學生,并把課室知識與實踐做法結合,讓學生掌握實際技能和經驗。
新加坡留學學校將有系統(tǒng)地安排學生到企業(yè)實習,并為他們定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作業(yè),將是雇主感興趣的課題。這么一來,畢業(yè)生將掌握對事業(yè)有利的寶貴技能和知識。
李總理說:“這是我們創(chuàng)造多重成功之道的另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