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www,五月婷婷深爱五月,午夜国产一级片,色噜噜综合,国产大胸无码视频,清纯美女被操黄网站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2015考研政治:必背哲學概念原理83條

發(fā)布時間:2017-11-18 編輯:1041

  1哲學

  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或者說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2世界觀

  對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觀點。

  3方法論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與世界觀是統(tǒng)一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

  4哲學基本問題

  存在和思維、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哲學基本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派別的依據;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依據。

  5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6唯心主義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式。

  7馬克思主義哲學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無產階級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8一元論與二元論

  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認為世界本原是一個的是一元論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認為世界有物質和意識兩個獨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論哲學。

  9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凡認為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學派別都屬于可知論哲學,認為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哲學是不可知論哲學。

  10物質

  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物質的根本特征是客觀實在性。

  11運動

  物質的存在方式,是標志物質世界一切事物和過程的變化的哲學范疇。

  12時間

  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xù)性,它的特點是一維性或不可逆性,即時間只能沿著過去、現在、將來的方向進行。

  13空間

  運動著的物質的廣延性,指事物的體積、形態(tài)、位置、距離和排列次序等?臻g的特點是三維性,即任何物體都有長、寬、高三個方向。

  14意識

  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15人工智能

  又稱機器思維,本質上是對人的思維的模擬。

  16唯物主義一元論

  凡是把世界萬物的本原歸于物質的,都是唯物主義一元論。

  17唯心主義一元論

  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質歸結為精神、意識的,是唯心主義一元論。

  18主觀能動性

  又稱自覺能動性,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活動能力。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行為特征。

  19實事求是

  本義是指嚴謹好學、務求真諦的一種認真的治學態(tài)度。毛澤東對之作出馬克思主義解釋,并用之來概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規(guī)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實踐

  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實踐是人與世界關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類世界轉化的基礎。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體

  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

  22客體

  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客觀事物。

  23自在世界

  人產生前的自然界和人類實踐活動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類世界

  又稱屬人世界,在人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體。

  25辯證法

  關于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的學說,是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觀點來考察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法有三大規(guī)律,即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變規(guī)律、肯定否定規(guī)律。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26形而上學

  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觀點來考察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7聯系

  事物或現象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

  28發(fā)展

  事物從低級向高級、從量變到質變的運動變化過程。發(fā)展的最本質含義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9肯定

  事物內部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確定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別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

  可以在三重意義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環(huán)節(jié),即把事物的發(fā)展和聯系統(tǒng)一起來的環(huán)節(jié);三是否定的階段,即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從肯定到否定的階段。

  31辯證否定

  又稱“揚棄”,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和聯系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一,是新事物對舊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變

  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表現為事物不顯著的變化,體現了事物發(fā)展的連續(xù)性。量變是事物在度范圍內的變化。

  33質變

  事物由一種質態(tài)向另一種質態(tài)的飛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表現為顯著的變化,是事物連續(xù)性的中斷。

  34度

  事物保持其質的穩(wěn)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質與量相統(tǒng)一的哲學范疇。區(qū)分事物質變和量變的標準,就是看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了度。

  35規(guī)律

  事物發(fā)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系。

  36必然性和偶然性

  揭示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過程中兩種不同趨勢的哲學范疇。必然性是事物發(fā)展中合乎規(guī)律的、確定不移的趨勢,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要發(fā)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發(fā)展中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

  37現象和本質

  揭示事物內在實質和外在表現之間關系的哲學范疇,F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現。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本質是與必然性、規(guī)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學范疇。

2015考研政治:必背哲學概念原理83條相關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