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精選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1
今天下午在初三(5)班上了一節(jié)組內(nèi)公開課《功》,之前在2班已經(jīng)上過了同樣的內(nèi)容,所以我想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完善一下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爭取根據(jù)講學稿內(nèi)容按照三個必須要求完成這堂課的教學。
本節(jié)課有個演示實驗,就是“探究斜面”的活動,因為之前在2班做這個實驗時能根據(jù)所測數(shù)據(jù)得出想要的結(jié)論,所以在今天這節(jié)課,我是讓學生上臺演示,然后其他學生在下面觀察,看是否有錯誤之處。結(jié)果問題真出現(xiàn)了。這名學生在拉動彈簧測力計時,應該是在勻速拉動時讀數(shù)的,但他卻在拉到頂端時停止運動時再讀數(shù)了,所以導致了測量的F偏小,并且三次都是如此,因此最后計算出的FS比Gh小了,這個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合。但是我當時考慮到時間問題就沒有展開來講,就直接跟學生說,這個通過這個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發(fā)現(xiàn),F(xiàn)S近似等于Gh,然后就接著往下面講了。并且在這里,我還用了語言加板書說這里的FS等于一個定值,這肯定是不科學的。
所以總結(jié)這堂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指出來,也包括在以后的課堂中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在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時,既然說了讓下面同學仔細觀察,看有無錯誤之處,就應該留點時間給學生回答,也許學生還真能看出學生演示過程中的一些毛病出來,這就避免了之后產(chǎn)生的很多麻煩。
第二,在課堂上語言必須要經(jīng)過思考之后才能說出來,并且要講究精煉。有時自己認為這種說法可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其實效果卻適得其反,學生甚至可能誤導。
第三,在進行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應在旁邊不斷引導指導學生,而不是完全讓學生自己做,這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產(chǎn)生,甚至,想通過一個演示實驗起到一個好的效果,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效果很不理想。
之前經(jīng)常聽人說起,教書是一門藝術(shù)!我不是太理解,現(xiàn)在,我在教學崗位上已經(jīng)是第六個年頭了,有時,一個人靜靜的躺在床上想著今天的課堂教學時,突然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自己的上課水平還遠遠不如其他年輕教師,想到自己還需要進一步打磨打造,突然對“教書是一門藝術(shù)”這句話有點理解了,這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shù),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追尋其中的奧秘,需要我們更用心的去從課堂中找出更多的問題,解決更多的問題,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全新理念!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2
在第十五章《功和機械能》的復習中,我首先和學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識進行梳理一遍,讓學生能強化對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知識。然后通過對第十五章綜合練習題的分析講解,以達到對本章知識的鞏固,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的提升。課后,感覺有些累,學生仍感覺不能正確應用公式進行相關(guān)的計算。因此,要對自己的期末復習思路進行調(diào)整。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明確知識的梳理要求,再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然后對本章重點的內(nèi)容進行強調(diào),并通過個別實例的分析講解,讓學生了解解題的方法和步驟,最后,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訓練來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樣復習可能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些。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3
《功和機械能》本章考查的重點是對功、功率含義的理解和計算,對機械能的理解,以及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因素、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在進行本 章復習時,我準備只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所以借助了課件進行教學,主要以復習知識點和大量的練習為主,基本上達到了預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還存在不足:
一、教師準備不夠充分,在課件的制作和檢查方面存在紕漏,表現(xiàn)在速度公式編輯錯誤,還有一道選擇題的答案應該是25:27,結(jié)果搞成了5:27,導致學生做題困難,延誤了復習進度。
二、對功和功率兩個的計算和應用設計不到位,只是列舉了一些比較簡單的題型,沒有提高層次的題型,學生對于公式的熟練程度也沒有我預想中的好。
三、教學方法上比較老套,沒有創(chuàng)意和革新,主要采用的是講練結(jié)合法,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致使課堂效率低下。
在清醒認識自己不足的同時,我將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深挖考綱考點,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4
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同時正確理解功的含義,是學好功的計算,功率、機械效率和機械能等知識的基礎。特別是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學能夠很好的掌握它,就能夠更能好地去理解功的原理、機械效率等知識,并解決有關(guān)的問題。因此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重點,同時,它也是個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和熟練運用功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由于“工作”概念的`影響,學生對有些物體運動的情況是否做功還是不能正確地判斷,例如舉重運動員高舉杠鈴未動,人推車車不動等,雖然人都消耗了體力,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并沒有做功;再比如冰塊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動的過程,也沒有做功。所以判斷是否做功是教學中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把不做功的幾種情況做了分類,
、賱诙鵁o功:如推而未動,搬而未起;
、诓粍跓o功:如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運動,踢力不做功;
③垂直無功:如手提著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動,向上的提力不做功。
對于初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同時具備分析問題和歸納知識的能力。但由于功的含義比較抽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生活實例的列舉和分析、歸納上。特別是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上。由于九年級的學生有自我展示的一面,可以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5
讓學生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既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先引入日常生活中“做工”的含義,然后舉人推車前進,人拉重物上升,引導學生找它們的共同特點,順理成章導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為了說明做功的二個必要因素的缺一不可,我把不做功的幾中情況做了歸類:①勞而無功②不勞無功。將“垂直無功”歸類到“勞而無功”,初中學生對“勞而無功”,特別是“垂直無功”還是不容易接受的。為此我引導學生列舉了大量這一類例子,讓學生通過舉例去理解,盡量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在學習功的原理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簡單機械省力費距離或費力可省距離的道理,再讓學生進行計算歸納出功的原理,我認為安排是比較恰當?shù)摹?/p>
在導出功的計算方式時,除先讓學生猜想功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外,基本上是直接進入,顯得很生硬,學生不容易接受,這是其中一處敗筆。教師在課堂上如能充滿活力和激情,會使學生在學習進程中無意識中保持高昂的斗志,積極的情緒和充沛的活力。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guān)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1-23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精選15篇)03-31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15篇01-2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7篇)03-2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推薦】04-05
【薦】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3-31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熱】03-31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熱門】03-31
【熱】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