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端午節(jié)的習俗
此日,南通民謠有“五月五,洋糖棕于過端午”及“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花送”之說,家家吃粽子;此日南通還有逢時特設的“餅”,那便是“端午搗粽子為(上次下食)餅”,據傳為祀楚屈原投汩羅而作。
蒲、艾和端陽濃厚的中華民俗風情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南通端午民俗有:插蒲艾于檐,且置蒲艾于床席之下,據說可不生跳蚤,可見蒲劍驅邪的力量;懸掛繪有八卦符于箓梁上,以示驅邪,至今鄉(xiāng)俗依然。縛艾為虎,且焚艾條、蒼術、柏枝煙熏以辟疫。于此日午時普灑雄黃酒于室內,據云可殺蟲辟五毒。小兒搽雄黃酒于手、腳臉上,尤以其于額上書寫“王”字為最,據說這樣做了蛇蟲百腳(蜈蚣)不咬的。故人黃幼松《海門竹枝詞》生動記錄了這些風情如畫的習俗:“蒜頭艾葉束菖蒲,掛在床頭囑小姑。燒酒雄黃調灑遍,門前貼上辟邪符”。
舊時,家鄉(xiāng)小兒在端午的掛件、穿戴均異于往日,他們的衣襟上懸百束鎖、香袋等物,還有戴繪有八卦及五毒的兜兜的'。這一天,孩子們換上親戚饋贈或穿廟寺僧所送的百索子,即《風俗通》所說“五色縷”、“長命縷”,百索子下面則懸生肖長命鎖片。香袋兒有制成小人兒形的,通人稱它做“馱子老侯”,其中尤以大、小人兒合馱為佳,更饒有趣味,稱作“馱侯兒抱侯兒”,在身上晃晃蕩蕩,里面裝的是藥鋪店里買來的衣香,跑到哪里,哪里便香氣盎然。
端午的中餐菜肴豐盛,南通幾乎家家都有用粉皮、韭菜、豆芽、蛋皮絲、蝦仁等和起來炒的一只菜,謂之“和菜”。地方父老自有一番傳說:相傳明代通地屢遭倭寇騷擾,有一年的端午,倭寇又來侵犯,抵御的青壯年們倉卒之間,混和著肴菜飽食一頓,然后奮起抵抗,打得倭寇魂飛膽喪。為了紀念這次大勝,吃“和菜”的風俗從此便流傳下來了。除此之外,端午日還得吃紅燒黃魚,內中配以大蒜瓣兒。
舊時端午正午鬧市,“買賣權停下半日,四門鋪閉不開門”;士女出游.稱之“踱端午”。清代通人李琪詩云:“五日家家艾虎垂,雄黃泛酒酒盈卮。酒闌爭赴龍舟約,水月庵前看許時”。這是說家鄉(xiāng)濠河中的龍舟競賽,那時劃龍舟的據說是狼山營兵,氣勢極為壯觀:“通州好,彩鹢競江鄉(xiāng),掣電朱旗搖野岸,轟雷畫鼓鬧斜陽。何處不衣香!鼻宕ㄈ它S金魁在其《漁灣竹枝詞》里說:“端陽不解鬧龍舟,爭祭沉湘屈子愁。無數紅裙山下過,一時齊上翠云樓”。這是清代家鄉(xiāng)端午時節(jié)龍舟競渡,婦女“踱午”情景的生動描繪。
【南通端午節(jié)的習俗】相關文章:
南通導游詞12-11
南通申請低保條件09-08
端午節(jié)習俗用英語怎么說08-08
端午節(jié)習俗手抄報-端午節(jié)手抄報插圖08-13
南通戶口遷入辦理條件03-10
南通大學考研復試信息12-17
南通失業(yè)金領取條件06-23
江蘇南通公積金比例07-23
南通旅游景點大全12-12
南通自駕游攻略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