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做人處事智慧: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原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wèi)靈公》
【今解】:孔子在陳國斷了糧,跟隨他的人都餓倒了,站不起來。子路滿懷怨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會如此困窘嗎?”孔子說:“君子在窮困中仍會堅守節(jié)操。小人一旦遭受窮困,那就無所不為了。”
正當孔子一行揚鞭奮蹄、車輪滾滾、剛進入陳、蔡邊境之時,忽然,擂鼓吶喊,殺出一隊人馬,將孔子師徒包圍得水泄不通。這一隊沒有文字標記、沒有級別之分的兵士,面若冰霜,軍容嚴整,問話不答,不攻,不殺、不放路,令人奇疑不解。
原來,孔子剛離開宛丘,陳君得知楚君欲聘請孔子的消息,為自己沒重用孔子而追悔莫及。于是,他與重臣密謀,決定派兵圍困,逼孔子一行自返陳國,這樣做既不失陳君體面,又能得到孔子師徒這一無價的人才群。
遭困的當天夜里,孔子密派一弟子單身溜出包圍,去楚國葉地求援。
被圍困的第二天,原來帶的糧、面便吃光了。進入第三四天,孔子師徒就地拾柴,燒點開水充饑,個個餓得面色憔悴,四肢無力。
而孔子卻照樣為弟于們授《詩》講《禮》,撫琴高歌……
圍困進入第五天,北面放開一個大口子,但孔子師徒就地拾柴、挖野菜煮著吃,并沒重返陳國。
在這饑餓難忍的日子里,加之夜寒白天熱,有五六名弟子病倒了,有幾名弟子情緒波動很大,時而說些怨言。
一向直爽坦誠的子路首先提出了問題:“老師,對離魯周游以來的遭遇我想不通。衛(wèi)君、陳君對我們敬而不用,鄭君讓我們吃‘閉門羹’;更有甚者,我們連續(xù)蒙難:過匡被圍,經(jīng)蒲遭扣、入宋受困、陳蔡絕糧,以后不知還會遇上什么災難。為什么我們老是賢才不得志、善良遭惡報?難道是我們欠缺仁德才能嗎?老師主張的仁政德治為什么不能被各國君、相接受?難道……”
孔子耐心地做弟子們的思想工作。他說:“子路講得有點道理,但又不完全是這樣。有仁德的人并不一定有好結(jié)局。古之賢人叔齊,伯夷不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了嗎?殷有三位仁人:微子因勸諫勿重賦聚財,被迫離開了殷宗室;箕子因諫紂王收斂淫亂暴虐行為而做了殷的奴隸;比干因進諫而被紂王剖心而死。……天下確實有很多博學深謀、大仁大德的君子而得不到好時運!子路啊,你們應明白,蘭草的芳香不因處深山不為人知而減弱。我們應學習蘭草,長君子之風。”
子路又問:“如此說來,君子處境困窘時應該怎么辦?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是什么?”
孔子說:“君子處境困窘時,仍能堅定不移,信仰不變;而小人困窘時,就會任意妄為,沒有顧忌,不能把握自己。君子無憂,不懼困窘,視個人富貴安樂如浮云;而小人終日為私利憂愁。”
聽了老師的話,弟子們的情緒好轉(zhuǎn),幾位發(fā)牢騷的弟子臉色變紅,顯得內(nèi)疚。閔損說:“老師的話明確地告訴我們,信仰是君子的靈魂,君子能拋棄個人的一切,但不能拋棄信仰!”
子貢插言:“老師,您多次身處逆境,為何始終不動搖?”
孔子答:“固為我身處逆境時,亦然堅定不移地追求信仰。”
顏回說:“諸侯不用我們,惡人圍困我們,絲毫無損夫子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才高匡世、能高濟民的形象和品格;正因為我們的老師品德、主張高尚完美,才出現(xiàn)調(diào)高和寡,諸侯難容的局面。然而,這又有什么妨礙呢?不去修養(yǎng)崇高的志向是我們的不對,而我們有崇高的志向不被接受,只能說是君、相的過錯!”
聽了顏回的話,孔子似乎忘記了疲勞和饑餓,欣慰地笑著說:“顏回啊!你已有較高的仁德了,你我之心是相通的。如果你是個有一定權力和財產(chǎn)的大夫,我愿在你手下做事,當個好管家!”
顏回吃驚地說:“老師開這么大的玩笑,我可擔當不起呀!”
顏回一句話把被饑餓折磨得無精打采的同學們逗笑了。有的說:“仁德禮治的信仰太重要了!”有的說:“老師用信仰之火再次燃亮了我們的心!”
遭困的第5天深夜,子貢和公良孺暗自溜出包圍圈,天亮之前,買回兩袋糧食,弟子們忙著打水、拾柴、煮飯,得以飽餐。
遭困的第7天,楚國派出的兵將車馬帶著許多糧食來了,那些不打旗號的圍困者看到“楚”字旗一跑而光,孔子師徒得救了。
【孔子做人處事智慧: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相關文章:
孔子不語的智慧境界:子不語怪力亂神12-07
處事方式與說話技巧03-20
與小人共事技巧03-13
所謂“窮養(yǎng)” 標準是啥?03-23
孔子的童年:不幸清苦的生活讓孔子更加堅強03-25
如何辨別職場小人的方法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