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讀后感800字(精選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說讀后感800字(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師說讀后感 篇1
本文是韓愈所寫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論證了教師的職能,作用和從師而學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和影響,從而闡明了從師而問的道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贝司湔f明了老師的作用。是的,每個老師都有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職能。無論老師的地位顯貴還是低下,年少還是年長,只要能掌握真理,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
從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軀守護三個孩子的譚千秋老師,他可以稱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師,他不但為學生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而且將自己責任升華。當?shù)貏由綋u的那一刻來臨時,他不顧惜自己的生命,張開守護的翅膀挽救了三個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師。
學者,應(yīng)該做到不恥下問。我們要學習古代圣人,“從師而問焉”。學無止境,不恥下問。則會“圣益圣”。不能向士大夫那樣“恥學于師”則會“愚益愚”。
有時,我們在學習遇到困難后,可能很難開口向別人請求幫助,然后問題就會越攢越多。最后就不知道從何解決了。所以為了避免問題的積攢,要做到平常不恥下問,把問題分散的解決。這樣量的積累后就會有質(zhì)的飛越,學習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的確,三個人行走必定有一個會是我的老師。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會有些方面不如別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優(yōu)勢互補,恥學相師。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泵總人都可以作別人的老師,只是看你擅長哪方面了。
《師說》這篇文章蘊含著許多從師問學的道理。作者韓愈想借此激勵后人不恥下問的努力學習,同時也批判了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希望后人能夠有所啟發(fā)。
師說讀后感 篇2
《師說》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學了,但那時真的就是一種為了學習而學習,很盲從。也許時代進步了,所以現(xiàn)在聽老師講《師說》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我認為同現(xiàn)實的社會有著不可推卸的聯(lián)系,無論是學校、企業(yè)、生活、為人處世等等,無不體現(xiàn)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尊師重教”。從孔子到現(xiàn)代,2500多年的歷史,歷代的文人志士、成功人士有哪些不是跟隨老師或從學校走出來的,自古孔子就提出來:孝敬父母,奉侍師長。讓我們尊敬老師就象尊敬我們的父母一樣。
所謂老師,那他某方面學問肯定比學生高,才稱得上老師。人肯定會有不懂的問題要問,而如果不向老師學習,那豈不是始終不能解答這些問題了?老師不一定要比學生年紀大,難道年紀小的人就不能懂大道理呢?就像文中寫的,“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只要是有道理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師存在。
孔夫子被稱為圣人,但他還是不恥下問,他曾以郯子、萇弘等人為師,他的學問絕對不比他們差,只是想學到其他他不會的知識罷了。他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泵耖g俗語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確是這樣,不管是誰,都會有不懂的地方,例如,小學生做的數(shù)學智力題,有些連博士生都做不出來,就算你是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的,也不會熟悉到字典里的每個字。人們的學問遠遠不如圣人,可他們也不肯向老師學習。這樣的話,人又會有什么進步呢?
老師無處不在,卻往往被忽略,甚至恥笑。巫醫(yī)、樂師和那些工匠們,經(jīng);ハ鄬W習。而那些士大夫們,自己沒有學問,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還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聽起來好像老師的標準都是他們定的!
很多人把尊師種教看作小事,不值得一提,其實,小到家庭生活,家庭的和諧幸福;事業(yè)的成功,大到到國家的發(fā)展,又有哪些不是和教育尊重別人息息相關(guān)呢?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次句勉勵大家把尊師種教發(fā)揚光大。
師說讀后感 篇3
在學生時代,唐代哲學思想家韓愈有一篇著名論文《師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天重新細讀,仍覺得對我們學練太極拳,很有意義。
“古之學者必有師”!稁熣f》第一句就點出了老師在我們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如今我們雖然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自學成才,但真正想學習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還必須師承學習。學習太極拳如同學習中華瑰寶---京劇一樣,都需要從師學藝,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跟著老師學。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老師的職責,是專門傳授道理,講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求老師指教,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終究不能解決。
學練太極拳,一招一式,虛實變換,運動路線,攻防含義等等細節(jié),都需要老師逐一言傳身教。套路學會了,時間一長,就容易走樣,也還需要老師不斷糾正和規(guī)范動作,老師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提示和提醒我們出現(xiàn)的毛病,使我們的技藝不斷改進提高。
老師是太極拳站的核心和靈魂人物,他(她)的作用是站長等其他人無法替代的。沒有老師這個領(lǐng)軍人物,拳友們就沒有了標桿樣板,集體晨練可能打不齊,打不規(guī)范,成為烏合之眾。沒有老師管理,在短時間內(nèi),一些拳友可能會自己以為自己打得不錯,而沾沾自喜,但時間一長,就會喪失自信,感覺危機。這是因為沒了鏡子,照不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問題,無法繼續(xù)提高,失去了前進的方向。
“圣人無常師”孔圣人曾從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數(shù)位老師。我們剛蹣跚入門,初學太極拳,都曾師從一位啟蒙老師。隨著不斷進步,可能要跟隨數(shù)位老師學習各式各路拳劍。人一生中不可能只有一位老師,就像孩童上學,小學一位老師又教數(shù)學又教語文。到了中學,數(shù)學,語文,物理,化學各科有各科的老師教,正所謂“術(shù)業(yè)有專攻”。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碧珮O拳站拳友們中,人才濟濟,藏龍臥虎,每人各有所長。學習別人長處,為我所用,對照別人長處,彌補自己不足,就能不斷進步。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狈灿兴L者,皆為我?guī)熝伞?/p>
師說讀后感 篇4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苯處熓且粋神圣的職業(yè),老師更是一種高尚的存在,作為一種社會模范和智慧典范,老師們一直潛心教學、培養(yǎng)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從古至今,老師們除了傳授給我們無數(shù)的道理真諦之外,他們更是一絲不茍的教授我們學業(yè)和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耐心細致的為我們解答疑難問題,擁有這樣無私的他們,這真真是社會的福音,也是學生的幸運。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睂ξ覀儊碚f老師并沒有年齡和貴賤之分,只要是比我們懂道理的人那就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是會我們不擅長的東西那也是我們的老師,所以不管旁人是什么身份,只要他們能教會我們一些知識和技能,那他們就是值得我們虛心請教的恩師。此外,就算是圣人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對學子來說老師是可以有很多的,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辈徽撌裁磿r候,我們一定要虛心請教別人,只要可以從旁人身上學到有所受益的東西,那我們就必須去潛心學習,切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目中無人。
向老師請教學習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相反那是一種特別明智的選擇,因為在學習上切不可不懂裝懂,只要是我們不懂不會的,那我們就應(yīng)該不恥下問,因為只有潛心求教了才會知其紋理。
世人以為折腰去跟別人請教是一件很沒有尊嚴的事情,所以他們寧愿自欺欺人也不愿去虛心求道,因此他們一輩子也不會有好的長進,也難怪他們成不了圣人。而與之相對的是,那些圣人明明已經(jīng)智慧超群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停下學習的步伐,盡管他們的學問已經(jīng)超出常人很多了,但是他們還會孜孜不倦的去學習、去請教,他們這樣敏而好學的品質(zhì)很是值得我們?nèi)W習和品鑒。
總之,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好的學習心態(tài),只要我們可以做到尊師重道、不恥下問,敏而好學這三點,我們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智慧、有前途的人。
師說讀后感 篇5
《學記》這篇文章,在沒讀之前并沒有感到陌生,因為上學時曾學過、也背過。畢業(yè)這幾年來,還從沒有再讀過,慢慢地就不會背了,甚至淡忘到只記住了一些備考時經(jīng)常用到經(jīng)常用到的話語,但也總是不求甚解,“教學相長”、“因材施教”、“玉不琢,不成器”、“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但也總是不求甚解,只為考試拿分。寒假期間,有幸在校長的帶領(lǐng)下又拿起了《學記師說勸學解》這本書,尤其是再讀《學記》這一部分。讓如今從學生到教師剛剛完成身份轉(zhuǎn)換的我,有了和當初不同的心境和理解。其中論述了大量的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的大問題,每一點都令我深思。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點,克服學生的缺點,糾正他們的過失,這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學路上,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鼓勵與關(guān)愛,同時,真誠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另外,我們自己也需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無止境,當今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快,若是我們止步于當下,當我站在三尺講臺上,我又該如何講授知識呢?在同學們突發(fā)奇想提出觸及我們盲點的問題,我該怎么辦?難道要用諸如:不要說與課堂無關(guān)的話題,之類的話語來打壓嗎?自然是不能,所以我唯有不停地學習,不斷更新我所擁有的知識。書本教會我們的,遠遠不止課文上的那些文字,我們需要開闊我們的視野,看到更廣的知識,和學生一起學習進步。
牢記經(jīng)典再結(jié)合現(xiàn)實社會實踐才能更好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就目前來說,我讀的還不夠深入,也沒有很多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與教學經(jīng)驗,我想將這《學記》中的理論知識珍藏,帶著它一起去走我的學習教育之路,時常再看看,我相信我會有更多的收獲的!
師說讀后感 篇6
師者,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是最親近的一種職業(yè),可我們又對老師這個職業(yè)有過多少了解呢?古代的韓愈就對“師者”有過獨特而富有深意的見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此句出自《師說》,解釋了老師的作用。每個老師都有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職能,無論在古代還是現(xiàn)如今,只要掌握真理,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假如一位教師不能“傳道”,他也就不能成為教師了!暗乐妫瑤熤嬉病表撛诓粩嗵嵝盐覀儭皫煛焙汀暗馈笔敲懿豢煞值!暗馈笔恰皫煛贝嬖诘南葲Q條件,“師”是“道”傳播的社會載體,總的來說,“道”是“師”存之根基,“師”是“道”存之體現(xiàn),“道”存所以“師”在,這也是韓愈所謂“師道”。
在我看來,對于教師而言,做好本職工作不僅在于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的完成教學任務(wù),更在于要有一顆大愛之心、仁心育人、愛生如子,例如在地震中,第一時間幫助學生逃生的教師們,他們敢為人先、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叵腠n愈在《師說》中的所言,我認為他們不僅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將自己的責任進行了升華。于我們學生來說,要學習古代圣人的“從師而問焉”,就要做到學無止境、不恥下問,才會“圣益圣”,并且不能向士大夫那樣“恥學于師”,不然就會“愚益愚”。例如有時,我們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很難會開口向他人請教,然后問題就會越攢越多,最后就不知道從何解決了。
在《師說》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了,他是一位出色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個虛心向?qū)W習的學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钡拇_,許多人一起行走,其中必有能當我老師的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會有些方面不如別人?鬃颖环Q為圣人,但他還是不恥下問,他曾以郯子、萇弘等人為師,難道他的學問不如他們這些人嗎?不!他只是想學到其他他不會的知識罷了,所以大家在一起學習可以優(yōu)勢互補?涩F(xiàn)如今,人們的學問還遠不如圣人,可他們也不肯向老師或他人學習,這樣的話,人又會有什么進步呢?
不僅如此,孔子還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闭f的就是每個人都可以作別人的老師,只是看你擅長哪方面而已。
《師說》中還蘊含著許多人生道理,有時或許會被我們所忽視,但要是反復多讀幾遍的話,就會感受其中的韻味。所謂“溫故而知新”應(yīng)該說的就是這個吧!
師說讀后感 篇7
國學教育名篇名著共有六部書,分別為《學記》、《論語》、《孟子》、《勸學》、《師說》、《顏氏家訓》教育智慧品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師說》讀后感。
今年假期我有幸拜讀了《師說》教育智慧品讀!稁熣f》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韓愈。本書是于拾編著。
韓愈《師說》的原意主要論述的是關(guān)于師道的問題。由于受“九品中正制”和“安史之亂”的影響,導致了當時社會恥于從師的風氣。韓愈不入世俗,在《師說》中充分說明了從師的必要性,開篇就以“古之學者必有師”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以圣人孔子不恥從師為例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而本書除了闡明此觀點外,還從其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給我們從教者以無限的啟迪。
第一,《師說》談“師”與“道”。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讀后感《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師說》讀后感》。教師如果沒有一定的“道”,就不成其為師。這里的“道”如果在今天理解,那就是教師的專業(yè)化素質(zhì),即思想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業(yè)務(wù)素質(zhì),以及勝任教育教學其它方面的素質(zhì)。古時曾用“天、地、君、親、師”來說明教師的地位,天、地其實是虛的,教師排在國君和父母之后,名列第三位,可見教師地位的重要。古人對教師的要求和地位有如此之高,何況是今天。所以,作為我們今天的教師,首先應(yīng)該看得起自己的職業(yè);其次,應(yīng)該對得起自己的職業(yè)。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職業(yè)呢?就得從“修道”做起,面對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懂的多,問的也多,我們擔任的是新世紀的教育重擔,可不比過去的教書先生了,要想能夠在教育領(lǐng)域游刃有余,就得把自己的道行修深修專,同時才能把自己的“道”傳好。
第二,《師說》談“道”與“業(yè)”。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義了教師的職責。這里把“傳道”放在了第一位,“授業(yè)”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現(xiàn)在的教育觀點來說,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韓愈認為“授業(yè)”是為“傳道”服務(wù)的!笆跇I(yè)”是“傳道”的途徑,這應(yīng)該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影響,用當今的教育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可能有些狹隘,但充分說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而我們這些從教者在教學中更重視的是“授業(yè)”,而忽視了“傳道”,或者是把“傳道”和“授業(yè)”彼此孤立起來施教,這無疑是“小學而大遺”或是“本末倒置”。
師說讀后感 篇8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惫胖畮熍c今之師有太多的差別。古人尊師那種真摯、心無雜念的純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早課前對孔子的頂禮膜拜也是極其虔誠的,那種九十度的鞠躬禮叫你不真誠都不行。古之師是既嚴肅又嚴厲的,絕不像我的教師那么和藹可親。我們早已沒有了體罰和訓斥,而我從國學經(jīng)典的墨香中似乎聽到了戒尺打手板的啪啪聲,也聽到了再罰抄一百遍的斥責聲??今天的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老師的表揚和再獎你一朵小紅花的呵護。
古之師與今之師的工作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只不過是方法與教學形式不同而已,那么今天的師者又應(yīng)擁有怎樣的胸懷呢?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得好,“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有陽光”。教師照亮學生心靈的陽光靠的是愛的暖意和人格的力量,就是現(xiàn)在提倡的師德。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更信服和尊重師德高尚的老師,那么何為師德高尚呢?即師者對名利的淡,擁有行云流水般淡泊的胸懷,從而嘆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此照亮求知者前行的道路,啟迪了一顆顆求知的心。師者的心更是對事業(yè)的濃,潛心教改,勇于實踐,大膽開拓,不僅備好課,更給我們上好課,并善于總結(jié)反思,及時對我們進行輔導,用勤奮的心播種教育教學的春天。像孔子那樣善于譬喻、循循善誘;像魯迅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像魏書生那樣充滿睿智,用特別的方式實施特別的教育;像陳寅恪那樣追求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
讓師者的內(nèi)心閃爍出更美的光輝,照亮了我們,照亮了世界。讓我們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無私奉獻的普通教師。正因為有了他們,世界才變得如此和諧、美麗。
師說讀后感 篇9
讀完了《師說》,我對老師的了解更深了,老師費盡心血教我們知識、幫我們解決疑惑,我們應(yīng)當尊重老師。老子說過“不恥下問,可以為師焉”,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我們自己沒有學到知識并不是老師的損失,而是我們自己的損失,《師說》里說到過,拜一個比自己早知道一些道理的人為老師是為了知道那些道理,每次看見老師生氣大部分都是因為某些同學不但沒弄懂知識而且還不敢提問,這是老師看見同學們沒學到知識而為他們著急,從沒有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過,而那些同學不但不理解老師的苦心,還以為這是惡意。
于是,對老師產(chǎn)生了意見,不喜歡老師,而她卻還耐心地教導著他們。圣人都要向老師學習,他們的學問還遠遠不如圣人,可他們也不肯向老師學習。這樣的話,他們又會有什么進步呢?
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老師經(jīng)常自謙是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我想,老師是春蠶,是蠟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的工作辛辛苦苦,不求名利,他們俯首甘為孺子牛。所以我尊敬老師、贊美老師。
比如:殷雪梅老師在一輛狂奔而至的車輛面前,奮不顧身地用身軀護住路過的學生,從“虎口”下奪回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而她卻被車輛撞飛25米遠,最后光榮犧牲。她是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有近30年教齡的先進教育工作者。追悼會那天,相識的,不相識的,都為她感天動地的愛心而熱淚滾滾。誰能說這不是一位好老師!老師是偉大的!
師說讀后感 篇10
《師說》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所寫的一篇論說從師道理的文章,文章包含著作者教育思想的民主性精華。他明確地主張從師學習“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生活中沒有絕對的愚者和圣人,一個人總是存在著好的方面和不夠完美的方面,只是這兩方面所占的比例在各個人的身上有所不同而己。
古代的孔子被后人尊為圣人,他的思想觀點是否就十全十美、白璧無瑕呢?我們是否就該趴在他的跟前唯唯諾諾,對他的思想觀點照搬不誤呢?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我們就成了韓愈在文章中所反對的“官盛則近諛”了。我們都知道,這樣做是過于絕對化的。我們對于圣人的思想和觀點也要客觀地加以思索而不能盲從。例如,孔子對從事耕作的勞動人民是很看不起的,我們就不該支持他的這種觀點。對農(nóng)人那種大地般淳樸、寬厚和善良,我們很有必要好好學習,不管它是不是圣人、官人。
小孩子也有些方面是我們所不及的。一次,六歲的小表妹指著河中因凸石而撞擊出的水花說:“看,它們在跳舞,還唱著歌兒呢!”我為她能觸發(fā)出如此生動活潑的語句而驚奇,早已被生活磨擦得庸俗的我對她的那份純真放射出的亮麗真的望塵莫及。
通過《師說》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是“道”,我們就應(yīng)當學習,不管它來自什么人的身上。不管什么樣的人,總會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們既不能因為某個人好的方面很少,而放棄向他學習,也不能因為某個人好的方面很多,而對他不完美的一面毫無批判地奉迎接受。我想這就是《師說》所要告訴我們的吧。
【師說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師說讀后感600字11-09
答魏師說書讀后感10-22
師說讀后感600字(6篇)04-21
師說原文03-18
《師說》的讀后感1000字(通用9篇)11-02
《師說》教學反思12-12
師說原文及翻譯10-06
師說讀書筆記11-17
老師說畢業(yè)寄語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