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
論文摘要: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的出現(xiàn),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加快了人們生活的節(jié)奏,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從而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和青少年網絡群體的日益擴大,為我們提出了網絡道德教育的新課題,并且如何結合網絡時代的特點,探索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素養(yǎng)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 充分認識“虛擬世界”的危害性
網絡世界猶如神奇的領地,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它沒有國界,沒有傳統(tǒng)藩籬,沒有師長管束,可以崇尚自我和標新立異。它可以使人自由上網,瀏覽信息,下載和利用網絡資源,甚至發(fā)表任何不負責任的言論而逃避追究,因而在某種程度上網絡世界成了脫離現(xiàn)實的“虛擬空間”。并且在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同時,網上聊天和網上游戲也極大地刺激了青少年是非難辨和爭強好勝的心理,若長期沉溺其中,必將荒廢學業(yè),游戲人生。加之國內外敵對勢力不遺余力地利用這個陣地向我們進行滲透,由此,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實用主義等西方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迷信等沒落思想,正在嚴重地腐蝕著青少年一代,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
1.1影響青少年思想道德觀念的趨向面對大量未經加工篩選的原始信息,琳瑯滿目,良莠不齊,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未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長期接受這類信息,將使他們對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產生動搖,逐漸認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據調查顯示,上網的青少年學生當中有80%訪問過色*網站,并且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來自網絡。
1.2影響現(xiàn)實人際關系青少年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時期,思想異;钴S,他們渴望獲得與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而以網絡為中介,文字為載體,以虛擬化的交流角色為主體的交友方式,正好為他們提供了這一片天地,他們可以隨意發(fā)泄自己內心真實的快樂、煩惱、孤獨、痛苦;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任一滿意的角色;同時可以自由選擇交流對象。這種彌補現(xiàn)實缺憾的網上交流極具吸引力。在青少年性格尚未定型的情況下,網上交友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們與現(xiàn)實交流的能力,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少了,“熱情、關心”逐漸消失,長此下去,將導致自閉癥等心理疾病。
1.3影響身心健康成長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至關重要。迷戀網絡,一方面擠占了許多寶貴的學習和社會實踐的時間,弱化了許多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長時間上網,易導致眼睛疲勞和神經衰弱,造成視力下降、情緒不振等,影響身心健康。因此,必須重視網絡道德教育的研究,使青少年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養(yǎng)成道德自律的習慣,并在全社會網絡道德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 加強規(guī)范化管理。正確利用網絡資源
“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還存在大量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梢赃@樣說,由于信息網絡化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斗爭陣地。因此,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干部,必須加緊學習網絡化知識,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我們的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群眾工作,都應該適應信息網絡化的特點,否則是很難做好的。”為此,我們絕不能以網絡世界有負面作用而因噎廢食,主要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2.1教師首先要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同時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yǎng),率先垂范、為人師表。教育者應先受教育。這種教育包括兩個方面:①網絡知識的學習問題;②教師網絡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問題。只有掌握了網絡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同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指導。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必須首先具備高尚的網絡道德,從而對青少年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規(guī)范教師的上網行為,學校還應制定教師上網的有關規(guī)定,以保證教師對青少年學生上網的正面導向作用。
2.2在青少年當中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和有關規(guī)定,規(guī)范上網行為,使他們養(yǎng)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目前雖然網絡法制建設相對滯后,但網絡方面也不是全無法規(guī)或規(guī)范。問題在于,對網絡的“虛擬身份”比較難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對網絡上的法律規(guī)定或規(guī)范孰視無睹,甚至公然違背。根據網絡的特點,一方面,要經常利用班會、櫥窗、校園廣播、校園網等形式,大力宣傳網絡法律知識和文明上網、依法上網的道德自律的人和事。要向青年學生進行以“網絡規(guī)范和網絡責任”為核心內容的網絡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必須將網絡道德教育納入信息網絡課程。還可成立教師和學生兩支網管隊伍,專門查糾網絡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增強青少年的選擇能力和抵制能力,以進一步加強和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
2.3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增進健康的有益活動,增強校園網絡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吸引更多青少年的訪問,是校園網絡建設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師生互動,舉辦諸如網絡知識講座、開展網頁設計大賽、網絡短信作品大賽、動畫制作大賽、電腦編程大賽等,并組織青少年學生主動參加社會實踐,使其在家庭、學校、社會中遇到問題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使道德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最終把學生的網絡熱情吸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2.4加強技術研究與管理,以技術控制有害信息的傳播。技術控制在社會和學校是最客觀的手段。及時購置或研究探索最新最有效的“防火墻”,使色情、犯罪、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得到有效遏制,還可以通過過濾網絡游戲、聊天室等,還校園一個潔凈的網絡空間。
總之,主動占領網上陣地,變堵為疏,利用網絡開展道德教育,這是網絡時代德育工作者面臨的嶄新課題。我們要因勢利導,讓社會、家庭、學校都行動起來,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網絡時代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相關文章:
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01-18
談當代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01-17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形勢與對策01-18
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及其對策思考03-29
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01-17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對策研究11-14
高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失及對策03-29
高校圖書館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0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