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www,五月婷婷深爱五月,午夜国产一级片,色噜噜综合,国产大胸无码视频,清纯美女被操黄网站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吉林省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評價論文

時間:2024-09-25 19:01:07 網絡工程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吉林省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評價論文

  摘要:目的 對2006年吉林省傳染病網絡報告質量進行評價,為進一步提高報告信息質量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利用《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監(jiān)測數據,對未及時報告率、未及時審核率、重復報告率以及縣區(qū)零缺報率等評價指標進行查詢與分析。結果 2006年全省共報告?zhèn)魅静蟾婵?2 931張,未及時審核卡片數為499張未及時報告率為0.68%,重復報告率為0.05%,累計重卡數為33張,無零缺報縣區(qū),傳染病病例從診斷到審核之間時間為0.66d。結論 2006年吉林省法定傳染病報告和審核均很及時,對于傳染病暴發(fā)疫情的早期識別有重要意義。另外,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報告卡的審核質量需要加強。

吉林省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評價論文

  關鍵詞: 傳染;網絡直報;質量評價

  為提高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敏感性和準確性,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國實施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截止目前,網絡直報工作已運行了3年,隨著網絡直報醫(yī)院的不斷建設和完善,徹底改變了長期的以來疫情數據收集、處理手段落后、不及時分析、利用能力有限的狀況。為了更好地提高吉林省傳染病的網絡直報質量,現將2006年吉林省傳染病網絡直報情況匯總評價,找出網絡直報系統(tǒng)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中2006年吉林省法定管理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個案資料。wwW.133229.com

  1.2 將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tǒng)中的個案數據,導出excel表格,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網絡直報情況

  全省縣及縣以上醫(yī)療機構為453家,2006年底實現網絡直報的醫(yī)療機構數為453家,直報率為100.00%,全省共有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880家,實現網絡直報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數為94家,網絡直報率為10.68%。

  2.2 報告單位類型分析

  2006年吉林省傳染病報告卡有73.65%來自縣及縣以上綜合性醫(yī)院,2.55%來自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69%來自?漆t(yī)院,1.84%來自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這幾種類型的報告單位構成吉林省傳染病網絡直報的總體,報告病例總數占全部報告卡總數的97.73%。

  2006年全省共收到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42起,全部結案。其中綜合性醫(yī)院報告4起,占9.52%;疾控中心(防疫站)報告25起,占59.52%;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報告12起,占28.57%;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報告1起,占2.38%。

  2.3 傳染病疫情信息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質量評價

  2.3.1 報告卡未及時審核情況

  2006年1~12月份全省共報告?zhèn)魅静蟾婵?2 931張,有499張未及時審核,占0.68%;全年10、11、12月份為未審核報告卡數最低的月份。由于未審核報告卡不參與當月傳染病資料的統(tǒng)計,報告卡審核時間過長,勢必影響對傳染病的控制和決策。

  2.3.2 重復報告情況

  根據傳染病報告卡的6個基本查重變量,對2006年全省9個市州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查重,共有33張重報卡,占報告卡總數的0.05%,9個市州中的重卡數分別為松原11張、吉林7張、白城7張、四平3張、通化2張、白山、遼源各1張。傳染病報告卡的重復報告可直接影響疫情報告的真實性,也影響政府行政部門的決策。出現重卡的病種主要集中在肺結核(占90.91%)、病毒性肝炎(占9.09%)。出現重卡的主要原因為病程較長,患者反復就診、反復報告所致。

  2.3.3 報告及時性分析

  從“診斷到審核”是描述傳染病患者就醫(yī)、醫(yī)院報告到疾控系統(tǒng)對報告卡審核的全過程,是評價傳染病報告及時性的重要指標。按從診斷到審核的時間統(tǒng)計,2006年全省的平均時間為0.66d,其中乙類傳染病為0.66d,丙類傳染病0.67d,9個市(州)中審核報告卡最短時間為0.65d(吉林、白山),最長時間為0.75d(遼源)。

  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到報告平均間隔時間為0.17d,從發(fā)生到錄入的時間為0.63d,從錄入到結案的時間為6.71d,從錄入到審核為0.08d。按《國家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國家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接到報告后2h內進行網絡直報的突發(fā)事件有12起,占全部事件的28.57%。

  2.3.4 報告的完整性

  通過對報告卡的一些關鍵變量的缺漏項進行分析來評價報告的完整性。如將“出生日期”、“姓名”、“性別”、“發(fā)生日期”、“診斷日期”等關鍵變量設置為必須輸入項,醫(yī)生填卡日期、報告卡生成時間、各級審核時間等變量按系統(tǒng)的生成項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所有報告卡無缺、漏項。

  突發(fā)事件報告的完整性主要從上傳附件數、進程報告次數、經濟損失報表填寫情況和公共數據填報情況四個方面進行評價。2006年全省報告的42起事件中,有40起突發(fā)事件附件上傳,占95.24%;上傳附件有利于各級疾控機構更全面地掌握整個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利于突發(fā)事件的處理;進程報告數為1次的有21起,占50.00%,2次的有3起,占7.14%,3次的有4起,占9.52%,4次以上的有14起,占33.33%;自9月1日起,衛(wèi)生部要求報告突發(fā)事件時要填寫系統(tǒng)經濟損失報告,全省從9月1日起共報告突發(fā)事件28起,其中經濟損失報表各項數據項均為0(即經濟損失報表缺項)的共20起,占71.43%;公共數據項填寫完整的共有38起,占90.48%;公共數據項填寫完整和準確,有利于影響因素的分析,利于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和總結。

  2.3.5 成效

  實行網絡直報后,吉林省通過《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上報告的傳染病報告卡,準確性和及時性有了很大提高,診斷到審核的平均時間為0.66d,與2003年的平均4.9d相比,縮短了86.53%,很大地提高了疫情報告的時效性。

  3 討論

  3.1 雖然整體上吉林省傳染病報告質量逐年提高,但各地區(qū)存在著對傳染病報告卡審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存在著一些報告卡未得到及時審核,重報卡未及時排查等問題。各網絡報告機構應加強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力度,明確報告責任和時限,尤其注重對縣區(qū)級疾控中心以及直報單位的管理,這是評價數據質量的源頭,是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保障。

  3.2 診斷到報告的時間長短是影響傳染病報告及時性的重要因素,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接診醫(yī)生未及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或疫情管理人員沒有及時將報告卡錄入到網絡直報系統(tǒng)中的現象,在診斷到審核的時間中,診斷到報告所用的時間占87%[1],故應相應縮短報告卡診斷到報告的時間,可大大提高傳染病報告的及時性。

  3.3 從吉林省2006年疫情報告情況看,肺結核、乙肝等傳染病仍是影響疫情報告總體趨勢的主要病種,這類疾病由于病程長,反復就診、反復報告,診斷標準混亂的問題十分突出,對分析和評價傳染病實際發(fā)病率和預防控制政策造成較大的困難。應加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報告標準和實施細則。加強對專病報告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資料的質量評價,提高診斷水平,減少重復報告的現象。

  3.4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加強對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工作的督導檢查,開展傳染病報告及漏報調查工作。

  3.5 加強對網絡直報單位及縣、區(qū)級疾控機構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技術培訓,尤其應加強對應急預案和規(guī)范方面的培訓。加強審核權限的管理,對報告的每一起突發(fā)事件都要認直核實、確認、并保留書面報告。

  【參考文獻】

 。1]馬家奇,王麗萍,戚小鵬.2004年法定傳染病報告信息質量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5,20(5):265.

【吉林省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評價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科技論文質量評價研究05-25

畢業(yè)論文質量的英文自我評價08-07

數據化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及運作論文07-28

畢業(yè)論文質量英文自我評價范文09-16

關于高職電子商務教學質量評價論文07-19

關于高校美術專業(yè)的教學質量評價論文06-15

移動網通信質量檢測及網絡優(yōu)化探討論文08-01

軟科學學術論文質量評價系統(tǒng)09-13

找網絡質量的峰值05-30

尋找網絡質量的峰值09-18